中国西藏网 > 生态

拉萨实施“环境立市”战略:绿色铺就小康底色

卢文静 发布时间:2020-07-13 09:25: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liuwt07162_s.jpg
图为美丽的当雄草原。记者 卢文静 摄

  从拉萨上空俯视,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养育着拉萨人民的拉萨河穿城而过,四周群山环抱,南山公园、罗布林卡公园、拉萨滨河公园像一枚枚绿宝石嵌入古老的拉萨城,玉带般的公路绕着美丽的村庄蜿蜒而行……这是拉萨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保护所呈现出的画面。

  生态环境的成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近年来,拉萨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回应百姓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统筹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了百姓富、环境美。

  生态保护——

  荒山披绿装 生活更舒心

  置身拉萨市南山公园,山上成片盛开的花儿随风摇曳,错落有致的灌木郁郁葱葱,木桥下流水叮咚,宛如一个天然氧吧。

  以前的南山光秃秃,并没有如今的盎然绿意。

  2012年,拉萨市启动南山造林绿化工程,开始试验种植各类苗木,采用人背马驮的方式将一批批苗木和客土运上山,将水输送至山顶,使荒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秀美公园。如今,新增植被每年可减少泥沙流失4000吨,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市民休闲提供了好去处。

  生活在拉萨感受到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居住在柳梧新区海亮颇章小区的扎西平措老人说:“最大的变化就是环境更优美了,拉萨城越来越绿了。”

  这份“绿”,是人们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品质追求。近年来,柳梧新区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实现了城市面貌、环境质量的华丽蝶变。据统计,柳梧新区实施的“树上山”项目、东侧山体绿化项目等山体造林工程,共完成植树造林面积上千亩,种植樟子松、油松等各类植物10万余株,逐步实现了自南向北、东西并进的绿色围城目标。

  如今每逢周末,扎西平措都会约上朋友来南山公园,赏小桥流水,游亭台楼阁,在天然氧吧中尽情体味拉萨的生态魅力。

  生态修复——

  草畜变平衡 动物来安家

  当雄,被称为拉萨北大门的“天选牧场”,平均海拔4300米。群山环抱、天蓝水碧,草原辽阔、牛羊成群,偶尔有一两句牧歌飘来,与和风相应,与牧草同香。

  畜牧业是当雄县的基础产业。过去,可利用的900余万亩草场上,承载了几十万头(只)牛羊。草场载畜量超标,草畜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来,当雄县以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规范牦牛育肥合作社、发展家庭牧场,积极探索高效养殖育肥技术,出台了家庭牧场购置饲草扶持政策,有效提升了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同时也很大程度缓解了草畜矛盾。

  在宁中乡堆灵村,曲嘎家占地400多平方米的家庭牧场内,牛棚、饲槽、饲草库、防疫室、水井等一应俱全,曲嘎正忙着给棚圈里的牦牛添加饲草。

  “通过发展家庭牧场,我不仅懂得了经营管理,还掌握了标准化养殖技术。最重要的是保护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当雄草原,为子孙后代留下丰美的草场。”曲嘎说。

  当雄县通过“企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牧民”方式构建畜牧全产业链,形成畜群畜种结构合理、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格局,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得益于草畜矛盾的改善,当雄县阿热湿地内食物丰富、环境优美。每年从4月下旬开始,都会有成群的黑颈鹤在此作短暂休息,然后前往下一个栖息地。黑颈鹤的短暂停留却留下了牧民的长久思念,越来越多的牧民选择做阿热湿地的守护者。

  “黑颈鹤愿意来,说明当雄生态环境好,希望有更多的野生动物来当雄安家。”牧民多布拉说。

  生态富民——

  农田成景点 吃上“生态饭”

  “欢迎大家来到波玛村,我们村风景好、住宿好、人更好……”驱车前往位于堆龙河河谷腹地的乃琼镇波玛村,刚下车,村党委书记索朗就用熟练的普通话向游客打招呼。

  盛夏,波玛村象雄美朵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内,月季、大马士革玫瑰、北美海棠等各色花卉随风摇曳,香飘满园。今年,园区在原有6800余亩花卉、苗木种植基础上,新种了格桑花、熏衣草、虞美人等花卉以及油桃、苹果等苗木485.6亩,优化生态环境,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近年来,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波玛村,不断优化自然环境,发展象雄美朵、德吉藏家等文化旅游项目,通过流转土地7800多亩,辐射带动1979名群众参与到旅游产业发展中。这个昔日以农耕放牧为主的僻静小山村如今变身网红景点,群众端起“生态碗”、吃上“生态饭”。

  闲下来的白玛在园区里做产业工人,种树苗、打农药、修剪树枝,每天有180元的收入。“土地不肥沃,灌溉也不方便,波玛村祖辈守着好山水,却过着穷日子。”她笑着说,“好在终于苦尽甘来。2019年,算上园区分红、打工、河道管护员等收入,我家总收入超过10万元,每天还能闻到花香,听到鸟鸣,这就是我眼中的小康生活。”

  在波玛村,村民们都享受到了生态持续向好、产业链延长带来的红利。有的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开起了饭店、办起了超市,有的则从事藏香、玛卡等特色产品的销售,收入很可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绿色是底色。青山、绿水、蓝天是一幅画卷中打底的颜色,决定着整幅画的色调。无论是荒山披绿装、草畜变平衡还是农田成景点,都让记者感受到小康路上,群众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