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十三五”发展成就巡礼】擘画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发展新蓝图
这里是青海,这里是“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这里有马铃薯、油菜、青稞、蚕豆、果蔬、肉牛、肉羊、奶牛、冷水鱼和饲草“十大”重点特色产业,这里的生态渐好,草场丰盈,河流清澈,农田肥沃,农牧业发展生机勃勃。
五年,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却留下发展史上的深深印记。站在“十三五”迈向“十四五”的起点上回眸,青海农牧业发展令人欣喜,鼓舞人心。
“十三五”以来,青海省积极构建“三区一带”农牧业发展格局,坚持集约化、有机化、品牌化方向,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走农业与牧业循环、规模经营与品牌效益兼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推进生态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带,打造绿色有机品牌,提高综合效益,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牧民持续快速增收,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重整行装再出发。站在新的起点上,青海农牧业展现出新的奋发姿态,激荡着接续奋斗的力量和勇气,在实现“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的征程上迈出新步伐。
良种牦牛展示。摄影:罗连军
质量兴农 粮丰农稳质量优
对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唐谷镇美日克村种植户才让达杰来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流转的800亩(53.33公顷)青稞,长势良好,亩产250公斤左右,按市场价每公斤0.65元算,总收入达52万元,收入可观。”
粮食连年丰收是“十三五”农业取得成就的集中体现。而作为我国青稞主产区之一,青海省青稞生产的丰歉直接关系到广大涉藏州县群众的温饱和农牧民群众的经济收益。
近年来,依托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项目和青稞绿色高质高效行动试点项目,同德县积极实施青稞三年行动计划等项目,加大对农牧民的扶持力度,对推广种植优质高产农作物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快了农牧民增收步伐。
“十三五”以来,青海省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在32个县(市、区、行委)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44.4万公顷,完成10万公顷粮食生产功能区和6.67万公顷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推广新技术,推进良种良法结合,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粮油作物,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8.44%。
五年,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让农民丰收。目前,已建成涉藏州县菜篮子生产基地47个,新建温室7000栋,旧棚改造4500栋,标准化改造规模养殖场378家,完成露地蔬菜补贴2万公顷。今年内在建菜篮子基地46家、规模养殖场58个。
五年,特色产业在质量兴农的号角声中不断推进。突出牛羊肉、青稞、枸杞、冷水鱼等特色优势产业,在印发了《青海省牦牛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同时,完成3家牦牛产业示范园和祁连县牦牛牧游基地建设,制定牦牛生产加工标准20项。
先后成立牦牛、青稞、三文鱼和油菜4个产业联盟,建设现代农牧业产业园27个,涵盖了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鱼、油菜、马铃薯等主导产业。沿黄地区冷水鱼养殖保持稳定,三文鱼产量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青稞丰收。摄影:张多钧
绿色兴农 循环有机产业绿
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十三五”时期,青海省坚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凝聚起逐梦前行的强大力量。
五年,青海省农牧业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在高质量的生态发展之路上不断跨越。
这背后,生态畜牧业实现突破——
如今的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宁秀乡拉格日村已构建起设施养畜、科学养畜、草畜平衡、协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拓展二、三产业增收空间,连续八年分红,全村牧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012年至2019年,合作社累计现金分红2369.87万元,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牧民变股东、社员变职员”的六变经营理念,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样板。
五年,探索出“股份制、联户制、代牧制、大户制”四种建设模式,先后推出“梅隆模式”“拉格日模式”“甘德经验”等典型样板。完成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造110家,实现了藏羊两年三胎、牦牛一年一胎,仅此一项牧民年增收2亿元以上。
2019年,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被省委省政府评为“青海省改革创新奖”。通过十年的艰辛探索和实践,转变了牧民经营理念,创新了生产经营方式,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保护了草原生态,从体制机制上闯出了一条符合青海实际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新路子,成为青海省农牧业一张亮丽名片。
这背后,农牧业循环体系建成——
通过以草定畜、牧繁农育等措施,“为养而种”“种养联动”,农牧结合,产业循环。
推进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牧—肥—农—牧”循环模式,促进农牧共同发展,目前,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75%,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5.6%。
建立全员参与的废旧农膜回收制度,农田残膜回收率达89%。推进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把丰富的秸秆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优势。
品牌强农 助推“青字号”越走越远
自2019年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启动以来,目前,全省的8个市州均制定了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方案。
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在青海省19个县(区),完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27.6万公顷,建立试验田59个,全省化肥农药用量同比分别减少24.4%、21.03%,有机生物农药用量同比增长70%,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显著。
同时,建立健全监管检测体系,在10个县、200个养殖实体、10个屠宰加工企业开展了牛羊可追溯体系建设,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实现牛羊信息可查询、源头可追溯。
从牦牛、藏羊、冷水鱼、青稞、油菜等5个产业联盟的成立到大通牦牛、兴海青稞等7个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从打造牦牛产业为第一品牌,制定牦牛青稞等地方标准43项,到发布玉树牦牛、柴达木枸杞等16个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强者更强、优者更优,“青字号”品牌建设已经走出省门、走遍中国,农牧品牌带动效应不断释放。
此外获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621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0个、青海省著名商标55个,发布绿色发展新技术100余项。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141个,累计发布农业地方标准229项。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9个。制定特色产业产品行业标准15项,构建“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体系,“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青稞姓青”知名度大幅提升。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一系列成绩的取得,绘就了青海“十三五”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发展新蓝图,站在“十三五”与“十四五”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迎来了又一次接续的时刻。面向未来,我们将以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为发展契机,推动青海省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更快更好发展。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呵护雪域高原碧水蓝天
多年来在与高原生灵的相伴相随中,兵站部的官兵们还配合当地开展山区巡护、治理偷猎盗采,以实际行动当好青藏高原生态卫士。[详细] -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召开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座谈会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详细] -
西藏成立首支黑颈鹤民兵巡护分队
这支黑颈鹤民兵巡护分队正式成立,也标志着拉萨警备区在“民兵+生态保护”模式方面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