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雪域高原生态文明新高地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为雪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开拓新境界、指明新方向、提出新要求、明确新担当。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提升雪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质量与水平,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切实做到勤于学习、乐于思考、敢于创新、善于实践,着力提升学习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系统性、公共性、时代性与实践性。
一、科学、系统、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雪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与根本遵循。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按照系统学习、辩证学习、互动学习、实践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理论成果。
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学习人与自然关系原理。通过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探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精髓及其对于雪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自然界不是冰冷的机器,人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在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与认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断、原理及事例为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雪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坚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学习宝贵的实践经验。我们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萃取历史精髓,借鉴宝贵经验,积聚创新动能。小至村庄“四旁”绿化,大到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着深厚的生态保护思想。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曾提出,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同志在大庆油田调研时指出,大庆要多种树,农业搞机械化,节约下的人力种树,还可以种草,发展畜牧业,要改造草原;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指出,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进入21世纪,胡锦涛同志强调,不断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历史证明,一脉相承的生态保护论断与实践,旗帜鲜明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坚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学习最新理论成果。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涵的浓厚生态关怀与人文关怀。
在2018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二、因地制宜推进雪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因此,雪域高原生态文明理论创新与建设实践,面临着更高的新要求。
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对于雪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上来,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确保党的领导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与各方面,确保党的领导管全局、管方向、管长远。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与此同时,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以发展的眼光探索破难解缚的固本之策,推进雪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例如,2014年启动的“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等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发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重要生态功能。
合理借鉴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学术成果。以生态文明建设“一体两用”与“强体善用”理论解析雪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认知、哲学意蕴以及研究范式,本质上是在满足人类适度的、合理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导向下,实现生态本底保护与居业环境改善、自然资源利用增效之间的“体用协调”关系。
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一体两用”理论认为,自然界首先以生态系统(体)的形式存在,包括人类在内。生态之“体”,是客观存在的“自体”、多元要素构成的“全体”、具有复杂性的自组织“机体”。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则是生态之“体”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两种基本功用。“体”是前提和根本,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用”则是“体”派生出来的,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体”与“用”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关系。例如,一片森林,既是发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的“体”,同时也相对于人的需要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可供人类休憩的康养环境、可供人类开采的木材资源。
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强体善用”理论提出,按照生态学规律对自然生态系统加以保护、修复,提高生态系统活力,谓之“强体”;“善用”则是指对于生态之“体”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两种“用”施加科学规划、制度管控、适度引导,使之用之有度、用之合宜、用之高效,在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过程中,实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精神价值的最优化。“强体善用”理论强调人的需要适度满足,否则忽视生态本体、盲目滥用功用,则会陷入“体之不存则用无可用”的增长怪圈。
生态文明建设“一体两用”与“强体善用”理论,强调生态的本体地位,从根本上理清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体用协调”关系,从理论层面支撑“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雪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体用协调”理念下雪域高原生态保护路径与模式创新,聚焦于“体用协调”导向下区域要素禀赋及结构关系的调节,以及“体用转化”模式下多元参与主体理念、认知与行为的规范。
三、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明确雪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阶段性特征,因地制宜结合现阶段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用发展的眼光审时度势、回应发展诉求,关键在于发挥雪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积累的三重优势——制度优势、文化优势、产业优势。
发挥生态保护与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优势。按照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布局要求,进一步完善由“禁止项”“限制项”等事项构成的生态保护及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并且在清单之外适时设置“优选项”。除了将暂时不宜开放的区域、行业领域以及环境污染型、资源消耗型等产业及企业纳入“负面清单”管理之外,对于符合区域资源要素禀赋及结构的环境友好型企业及产业,设置“优选项”,综合运用财税工具、场地租赁等激励方式予以支持。充分发挥生态保护与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优势,既有利于保护雪域高原脆弱的生态本底,又能够激发多元参与主体在新业态融合发展中的创新活力。
发挥雪域高原生态文化传播的体制机制优势。随着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美好家园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生态文化自信日益增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观念逐渐被“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新观念取代;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得到推崇。此外,深入发掘西藏各族人民热爱自然的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在发掘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传播、在传播中创新、在创新中融合,将合理内核融入雪域高原生态文化体系,积极培育具有雪域高原地方性、凝聚各族人民智慧的生态文化。
发挥雪域高原生态富民产业融合发展优势。在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两笔宝贵财富:一笔财富根植于广袤的雪域高原,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奠定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物质基础,让一树一草成为培育一大产业的富民之基;另一笔财富厚植于生态保护理念,为雪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源源不断地贡献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化与生态服务,让一林一景化作创建一方品牌的生态之源。近年来,生态、文化日渐成为西藏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中的核心要素,孕育“林芝桃花节”“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特色品牌,带动要素衔接,促进“两笔财富”有序转化。
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雪域高原不仅海拔高,生态文明建设标准更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西藏高质量发展,确保雪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稳固,提升西藏各族人民福祉,为“把青藏高原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拉萨第七次登上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
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如今很多人对拉萨的居住环境、生态环境、居民收入等方面都相当满意。[详细] -
阿里改则县林草局收养小雪豹 待长大放归自然
雪豹是一种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和旗舰种,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皮毛为灰白色,有黑色斑点和黑环,尾巴长而粗大,被称为“雪山之王”。[详细] -
这个“五一”,咱就去山南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由山南市错那县旅游发展局、山南市隆子县旅游发展局联合西藏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西藏绿洲旅行社有限公司推出的两条红色旅游活动路线即将举行。[详细] -
日喀则拉孜县生态环境保护 共守一方碧水蓝天
日喀则拉孜县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消除“无树村”“无树户”、县域内主要水体水质达到Ⅲ类以上……在拉孜,已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