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如画 生活更美——西藏湿地保护工作亮点扫描
位于拉萨市主城区西北角的拉鲁湿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到春夏时节,湿地里草木繁茂,鸟语花香,周边散步的居民、游客也会成倍增多。
风景宜人的湿地,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愉悦身心的好去处,而且还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生态功能。近年来,西藏不断提升湿地资源保护管理能力,积极探索建立湿地生态管护长效机制,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显著成效。
政策保障让生态更好
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福祉。
近年来,西藏先后颁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湿地认定和名录管理办法(试行)》《西藏自治区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全区依法依规保护管理湿地资源提供了法治保障。
同时,西藏以林业主管部门为主,针对农牧民湿地生态管护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恢复项目等均安排一定的技术培训。通过技术培训和技能学习,管护员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西藏湿地保护成效明显。根据全国湿地资源第二次调查结果,西藏单块湿地面积8公顷以上的湿地面积652.9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3%,其中,自然湿地面积652.4万公顷,人工湿地面积0.5万公顷。
湿地入城让生活更美
每逢天晴,城关区团结新村社区的居民德央就会和几个朋友沿着拉鲁湿地的周边道路散步。她笑着告诉记者:“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特别适合老年人健身,只要一有空我们就会来这边转转。”
为切实做好拉鲁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拉萨市通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三渠一河截污工程、拆除违规建筑、制定管理办法等措施,拉鲁湿地进一步得到了有效保护,不仅改善了拉萨气候,增加了空气湿度和含氧量,也让保护区成为了动植物的天堂。
在每年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点,拉鲁湿地工作人员会在辖区内悬挂横幅,向广大市民发放通俗易懂的藏汉双语宣传册、展示拉鲁湿地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共同保护“拉萨之肺”,让拉萨的天更蓝、水更清、阳光更灿烂。
如今,拉鲁湿地已经成为市民、游客健身散步的好去处,让百姓生活更舒适安逸。截至目前,西藏共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5处、国家湿地公园22处(含试点),12处湿地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4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国家湿地公园、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等多种方式的湿地保护体系逐步形成。
湿地保护让群众受益
“2018年,我从一名野保员转变成了湿地专职管护员,我日常的工作就是对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全方位的管护,仔细查看湿地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虽然有些辛苦,但却让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玛旁雍错湿地专职管护员白玛旺杰笑着对记者说。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守护金山银山。近年来,通过《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和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西藏共实施各类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保护补助等工程项目110余项,落实资金8.6亿元(其中,生态安全屏障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资金4.98亿元、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湿地补助资金3.62亿元),对60多万公顷湿地实施了管护,对10多万公顷湿地开展了保护恢复。
在开展重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基础上,西藏还逐步增加聘用湿地管护员和监管员数量,既加大对沼泽、湖泊、河流等自然湿地的管护力度,又实现到户到人精准脱贫。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保护生态中增加了收入,吃上了“生态饭”、走上了致富路。
2014年至今年4月,西藏聘用2127名农牧民群众参与当地湿地资源管护(平均管护期3年),提供38839个湿地管护和监管生态岗位,让农牧民群众从湿地保护中受益,实现湿地保护与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双赢。
草密了、水绿了,黑颈鹤、赤麻鸭等野生鸟类的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如今的高原大地,多处湿地美如画,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拉鲁湿地䴙䴘欢
夏日里,凤头䴙䴘和小䴙䴘在西藏拉萨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面上嬉戏。[详细] -
红脚鹬:拉鲁湿地舞翩跹
初夏,红脚鹬在位于西藏拉萨的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起舞觅食。[详细] -
西藏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二 4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根据全国湿地资源第二次调查结果,我区单块湿地面积8公顷以上的湿地面积652.9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3%。[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