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70年,美丽西藏

发布时间:2021-07-01 17:30:00来源: 西藏日报


珠峰晨曦


拉萨河风光


藏羚羊


雅江河谷植树


野牦牛


秋日尼洋河

  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西藏境内江河纵横、湖泊密布,被誉为“亚洲水塔”,是我国以及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

  雅鲁藏布江,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江河之一。雅鲁藏布江流至山南市境内后,河谷变宽、水流变缓、河沙容易堆积,冬春沙滩裸露,大风刮起、黄沙漫天。

  “过去风沙特别大,每天从院子里扫出去的沙子能装两麻袋。”山南市乃东区金鲁居委会村民达瓦坚参说。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雅鲁藏布江山南段开始建设雅江防护林,迈出了规模治沙的第一步。雅江造林探索积累了大量在高寒干旱地区造林治沙的科技成果,通过“丁字坝”“大苗深栽”等办法,解决了大量既往存在的问题。经过40年努力,如今,雅江两岸已经形成了绿色长廊。

  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日喀则市南木林生态示范区,曾经是一片戈壁荒滩,土地沙化严重,村民吃够了环境恶化的苦,喝茶都得先涮掉杯子里的灰尘。

  2014年至2017年,国家投资1.5亿元,在南木林生态示范区内植树造林3万余亩,2018年至今又种植了1万亩的生态林。这条长达50多公里的“生态绿洲”,成为雅鲁藏布江沿岸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而这,只是和平解放70年以来西藏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

  70年来,西藏在生态环保领域累计投入814亿元,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实施“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全面消除“无树村”“无树户”,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12.31%。2004年至2014年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9.24万公顷,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0.07万公顷,天然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提高到47%。

  70年来,西藏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斐然。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分别降低28.1%、37.5%,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9%以上;全面实施102个城镇集中式和3300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和“白色污染”攻坚战,县城及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34%。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逐步完善,生态环境法规逐步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已成为西藏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

  近日发布的《2020年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西藏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保护区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35%。有214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绝大多数保护物种种群数量恢复性增长明显,藏羚羊种群数量上升到30万头左右,藏野驴数量增加至9万头左右,野牦牛数量增加到1万头左右,黑颈鹤数量增加到8000只左右。如今,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图片均由本报提供)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