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拉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让蓝天碧水青山长在

发布时间:2021-07-29 10:08:00来源: 西藏日报

  近年来,拉萨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美丽西藏提供坚实保障。图为拉萨市达孜区章多乡恰村的美丽画面。 记者 裴聪 摄

  7月的拉萨,百花争艳。一幅蓝天白云、水清岸绿、生态和美的“高颜值”画卷铺展开来。

  近年来,拉萨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2018年以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始终名列前茅。”拉萨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唐丽琼表示。

  此外,数据显示:2020年,拉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100%;全市主要江河湖泊和7个国控断面、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水系质量保持良好,全市地表水无劣V类水体;城市建成区无黑臭水体;声环境功能区保持良好;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甘甜的水质、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这是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愿望和期待。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持续深入,让碧水蓝天绿地常驻在拉萨,这也是拉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不懈奋斗的结果。

  蓝天保卫战首战告捷

  近年来,拉萨市突出抓好扬尘、机动车、燃煤、油烟、煨桑、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不断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环境监管,以防大气污染重点领域为抓手,持续开展燃煤锅炉整治,完成《拉萨市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行区》划定,发布实施《拉萨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督促施工单位有效落实降尘抑尘措施。

  全市累计淘汰燃煤锅炉49台和老旧车辆9704台。建设充电桩54个,建成光伏发电站14座。城市公交新能源汽车占比达100%。完成国六标准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置换工作,全市66家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油品提质工作及双层罐防渗改造完成。全市300平方米以上大中型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装置安装工作均已完成。启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累计登记1392台。市区道路洒水降尘覆盖率达60%。

  碧水保卫战形势良好

  长期以来,拉萨市坚持系统治水,统筹推进拉萨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试点项目。投入2.71亿元建设拉萨河河势控导工程,雅鲁藏布江干流拉萨河段河道治理工程。完成拉萨市21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核定与调整,并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与监管,水质达标率为100%。总投资11.9亿元的纳金水厂项目建成投运。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和信息公开。

  全市启动拉萨河两岸绿化提升工程、柳梧新区滨河路绿化公园建设、拉萨管网改造和智慧水务工程。创新水污染治理模式,推动建立拉萨市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编制“一河(湖)一策”综合保护治理工作方案。

  净土保卫战成果丰硕

  拉萨市开展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全面摸清土壤环境状况。37家重点企业纳入土壤环境重点监管范围。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87%。深化有机农业示范县创建,全面推进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有机农业示范田达3.5万亩。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成运行。制订出台《拉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加大白色污染整治力度,持续开展“禁白”专项行动,“禁白”工作有序推进。

  静音保卫初战显成效

  在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方面,拉萨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规范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工作,加强城乡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声环境质量,积极保护和科学管理拉萨市的声环境,控制噪声污染,促进拉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开展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全市环境综合治理与管理,于2020年4月启动《拉萨市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编制工作,2020年11月完成技术审查,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上报拉萨市人民政府审批。

  辐射安全工作稳步推进

  拉萨市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拉萨市生态环境局对全市医疗射线装置辐射安全加大监管力度,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联合,持续开展矿山辐射源安全监管工作。全市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2020年度评估报告完成率为100%。市、县(区)生态环境局不定期对辖区内企业、医院、诊所等使用射线装置的单位开展现场监督检查,确保了辐射安全工作有效开展。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