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类霜天竞自由——四川省阿坝州珍稀动物增至142种
这是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境内拍摄的藏狐(2020年7月24日摄)。新华社 王冀川 摄
金雕翱翔天际、马鹿在沼泽间悠闲吃草、黑颈鹤和牧民的牦牛和谐相处……在长江、黄河上游的生态屏障——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已增至142种,较早期的76种增加了66种。
去年以来,阿坝州若尔盖县发现曾在我国“失踪多年”的濒危动物彩鹮,马尔康市、金川县发现新种白腹锦鸡。在这两年的本底调查中,中华斑羚、黄喉貂现身松潘,马鹿、白尾海雕现身红原,大灵猫、小灵猫出现于汶川……
阿坝州林草局野保科科长龚智强说,在新增加的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物种中,有38种是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提高了保护等级,有28种为阿坝州新发现物种。新物种的大量发现,主要得益于当地加强生态建设、群众保护意识增强、生态环境改善、动物栖息地扩大等。
这是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境内拍摄的带着幼崽的黑颈鹤(2021年2月22日摄)。新华社 王冀川 摄
在夏秋季节,红原县龙日坝牧民尼玛俄日不让陌生人靠近他的牧场,因为从前些年开始,每年都有黑颈鹤前来产卵孵化。黑颈鹤也感受到尼玛俄日的好意,即便他骑马经过,也不会飞走。近一年来,阿坝州有21次群众发现病饿、受伤野生动物,及时送专业机构救治和放归的情况。
“冬天冰天雪地,狼也要生存,吃了就吃了吧。”即便是对待偶尔袭击家畜的草原狼,在政府的宣传和适当补助下,尼玛俄日和不少牧民对这些“坏家伙”也更加宽容了。
这是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境内拍摄的藏原羚(2020年10月24日摄)。新华社 王冀川 摄
2020年7月,若尔盖县成立四川省首个狼生态保护监测站,今年6月,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来监测时,研究人员又新发现5个狼窝。狼是草原生态的“天然调节器”,20年前在当地基本绝迹,目前数量超过200只。
“党的十八大以来,川西北高原开展了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修复。我们观测到的野生动物种群,绝大多数都在恢复壮大。”长期观测高原野生动物的成都观鸟会会长沈尤说。
职业摄影师王冀川也深有同感,他在阿坝州拍野生动物已有十几年。黑颈鹤、马鹿、赤狐、黑鹳、猎隼、金雕……这几年,他相机里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
这是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境内拍摄的一只藏狐追击草原雕(2020年12月1日摄)。新华社 王冀川 摄
最让王冀川痴迷的,是动物们身上不可思议的“灵性”:护崽的旱獭冒死赶走天敌狐狸,复仇的狐狸“爸爸”追击吃了小狐狸的草原雕,保护幼鸟的秋沙鸭群故意在远离巢穴的地方上下翻飞……
一些当地农牧民告诉记者,祈愿在这片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家园,万物生灵永享蓝天净土……
这是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境内拍摄的胡兀鹫(2020年11月17日摄)。新华社 王冀川 摄
这是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境内拍摄的马鹿(2021年7月1日摄)。新华社 王冀川 摄
这是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境内拍摄的草原狼围攻牦牛(2019年12月18日摄)。新华社 王冀川 摄
这是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境内拍摄的纵纹腹小鸮(2020年12月2日摄)。新华社 王冀川 摄
这是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境内拍摄的带着多只幼崽的赤麻鸭(2021年6月6日摄)。新华社 王冀川 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四川都江堰:川金丝猴群现身大熊猫国家公园
记者17日从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获悉,8月16日清晨,一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出现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龙池管护站附近。 [详细] -
四川多地发布强降雨地灾预警 转移民众42993人
记者18日从四川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获悉,该省雅安、眉山、德阳、成都、乐山、宜宾、攀枝花等13市地质灾害预警区,已先后组织1656起避险转移,转移群众13051户、42993人。[详细] -
四川暴雨、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齐发
18日下午,四川省气象台、水利厅、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等部门先后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山洪灾害蓝色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