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甘州:“口袋公园”扮靓街巷 水生态修复“城市病”
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利用城市剩余空间,加快推进城区“口袋公园”“街头花园”建设,街头巷尾被扮靓。 吴玮 摄
绿树成荫、曲径幽深,亭台楼阁间,花随风舞,人随歌动……数月以来,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官方利用城市剩余空间,加快推进城区“口袋公园”“街头花园”建设,城区街头巷尾被扮靓,为民众开辟出了可以休闲的绿色之地。
“过去,这条街道宽窄不一,临时建筑与违法建筑长期存在,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和出行。于是,我们对车行道、人行道、道牙石、污水及雨水管道等市政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拆除了老旧房屋,道路宽了,小区变得更通透了……”甘州区住建局局长梁天祯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大社区已见雏形。
图为张掖市主城区甘州区的生活环境。 吴玮 摄
梁天祯认为,背街小巷改造不仅是建设工程,更是社会治理工程。为此,该区坚持大社区管理、破墙透绿的原则,打破独门楼院,拆除所有违建和看门房,统一配套门禁系统和物业管理,实现社区共享共治共用。期间,还将腾退的剩余空间配套建设停车场、绿化带、休憩座椅、星级公厕等城市家具。
“口袋公园、街头花园不仅是单纯的绿化,而需要提升档次,打造一个片区一个小品景观,好让更多居民、游客随时休憩散步……”梁天祯如是说。
水生态修复治理解决“城市病”
“半城芦苇半城塔,三面杨柳一面湖”是古甘州的真实写照。然而,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城区原有“八大明渠”因城市开发建设导致水系断流,城区水位增高,水生态及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张掖市委常委、甘州区委书记葛永宏告诉中新社、中新网记者,张掖城区尽管地处西北干旱地区,但夏秋季依然存在集中性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情况。同时,张掖城区地下水位较高,呈现东北底、西南高等分布不均衡现状。因此,在城市建设上宜统筹防洪排涝,地下水路疏通,上下游水系连通,做到城区水系循环“畅通”。
2020年以来,为改善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水平,甘州区经过反复论证,超前谋划实施城区水生态修复治理项目。该项目充分利用黑河绕城而过的便利条件,以现有北郊湿地、芦水湾景区、东环路芦苇池为基础,引入农业灌溉遗水和实施水肥一体化项目后节约下来的生态用水进行补水,将城市建设与周边黑河水、人工湖、湿地泉眼、溪流水道结合起来,修复提升沿线水生态环境,并与城区“八大明渠”保留下的现有水系连通,汇入城北湿地公园后通过山丹河流入黑河,实现连通地下水、用水不耗水,以此达到调节水源、地下水位,连通水系、减缓降雨径流、收集储蓄雨水、交换净化水质等目的。
当地已结合水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定期开展城市体检,做好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推广下沉式公园绿地,加快推进厂网河湖一体化进程,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和城区污水提质增效项目,逐步改造城区老旧雨污管网,实现清污分流,更好地实现降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不断提升城市在应对强降雨等自然灾害冲击后的“回弹”“重组”能力。
“其实,这项综合性工程酝酿了几十年,甘州人民日思夜盼了好多年,终于开工建设了。”甘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洪德说,再过五年,甘州城将重现“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的美好景象。
打造历史文化街区“重塑”城市之魂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近年来,甘州为叫响“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开展了系列修缮工程。甘州区房地产经营管理公司总经理周玉华介绍,一座古民居的修复,要经历测绘、编号、清洗、消毒、镶嵌等程序,比新建一个街区要难很多。
期间,甘州区以古城保护为基础,对散落在城区的大佛寺、泰真堂、明粮仓、总兵府、张掖老街和甘泉公园、高金城烈士纪念馆、明清街片区等集中成片历史文化遗产和建筑街区进行活化利用,并植入休闲旅游和历史文化展示等业态综合服务功能,突出街区地方特色、文化特色,真正让历史文脉成为支撑城市发展的根,城市“个性”更加凸显,城市内涵更加丰盈,城市魅力全面展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甘肃舟曲“多彩石城”变废为宝育“生态农庄”
舟曲县巴藏镇政府干部王国柱介绍说,该镇各皂坝村利用石材便利的条件,就地取材,垒砌的石墙和用小石头拼凑的图案既美观大方,又节约环保。形成白龙江上游独具特色的“石头文化”。[详细] -
甘肃加强黄河流域工业污染源管控治理 探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白志红18日表示,去年以来,甘肃加强沿黄38个县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严控严管新增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高耗水企业。[详细] -
甘肃肃南80多头西藏野驴祁连山奔跑
甘肃张掖肃南县祁丰藏族乡近日发现并拍摄到大种群西藏野驴在祁连山奔跑,数量达80多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