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1-09-29 08:54:00来源: 拉萨日报

  9月27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年来西藏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情况。

  据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昆介绍,多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紧紧围绕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西藏目标,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本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绿色底色和成色更加浓厚。

  赵昆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区纳入监测的河流、湖泊整体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100%,地级及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5年累计降低12.24%,地级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全部达标,PM10、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分别降低40%、50%,沙尘天气大幅减少。通过加快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城镇公园绿地建设等举措,全区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良好成效,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良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荣获全国优秀等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不断满足。

  在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西藏不断加快生态空间优化布局,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区自然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全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重要性认识明显提高,生态多样性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全区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管理体系。截至2020年,全区共建立自然保护地81处,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5.94%。自治区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中,自然保护区47处,国家级森林公园9处,国家级湿地公园22处,地质公园3处,积极推进羌塘、珠峰、三江源(唐北区域)国家公园申建工作。

  “十三五”期间,全区投入生态保护建设资金202.30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09倍,重点开展造林绿化、退化湿地保护修复、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天然林保护、草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防沙治沙、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程项目,自然生态系统保持持续稳定。

  截至目前,累计投入127.2亿元。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消除“无树村”“无树户”。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等75个项目,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09.23平方公里。开展荒漠生态保护,2016-2020年累计完成封禁管护不具备治理条件的沙化土地28376公顷。

  西藏独特的环境地域单元,孕育了独特的生物群落,集中分布了许多特有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西藏已记录的野生植物9600多种,西藏特有植物1075种,各类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383种。

  赵昆介绍,随着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逐渐显现,截至2020年底,西藏在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期间,已正式发表新物种5个、中国新记录物种5个、西藏自治区新记录物种23个。绝大多数保护物种种群数量恢复性增长明显,藏羚羊种群数由上世纪最低谷时的7万只,至今已超过30万只左右;野牦牛种群数量由上世纪几千头,至今已达到2万余头;黑颈鹤数量从上世纪不足2000只,至今已过万余只;滇金丝猴由上世纪末西藏新记录时不足600只的群体,现已达到800余只;曾被国际社会认为已经灭绝的西藏马鹿,由发现时的200余头,至今过800余头,并且种群不断扩大。雪豹、盘羊、岩羊等野生动物恢复性增长明显,野生植物生长环境、野生动物栖息地基本保持原生自然状态。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