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濒危动物丨滇金丝猴:雪山精灵再“安居”
拥有“人脸红唇”的“傲人”颜值,生活在金沙江和澜沧江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的狭窄地带,与大熊猫齐名的“国宝”……
这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里的滇金丝猴(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安居”在“三江并流”腹地高山密林中,这些“雪山精灵”是保护区内最具代表性的珍稀濒危物种。
滇金丝猴分布在我国喜马拉雅山南缘横断山系的云岭山脉,金沙江、澜沧江之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这些“雪山精灵”长年生活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地带,堪称世界上除人类以外栖息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
这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里的滇金丝猴(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当谈及如何辨别这些独特的“雪山精灵”时,云南省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程师钟泰感慨良多。1985年底,钟泰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专家一道开展野外调查,第一次见到滇金丝猴的场景颠覆了他的固有认知:原来成年滇金丝猴通体黑白相间,并非是川金丝猴那样的金黄色。
“人脸红唇”的外形“得益”于它们的头顶长有尖形黑色冠毛,而眼周和吻鼻部却呈青灰色或肉粉色。一只成年滇金丝猴一般体长51-83厘米,尾长52-75厘米,其皮毛以灰黑、白色为主。
“它们长着一张像人的脸,红色的大嘴唇很特别,很漂亮。”今年69岁的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护猴员余建华告诉记者,“滇金丝猴之所以被称为雪山精灵,不仅是因为它们的颜值,更由于他们种群稀少,避居深山,寻常难得一见。”
余建华说,曾经居住在附近的村民以打猎、砍伐树木为生,滇金丝猴栖息环境受到影响,猴群数量一度减少,保护形势严峻。
“保护区建设之初,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不足500只。”云南省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毛炜说,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社区共管、资源保护和科研监测等一系列举措,调动并吸引了大量社会力量参与保护野生动植物。
“曾经对生态造成过破坏的村民,也逐渐加入到了保护当地生态的队伍当中。”余建华说,作为白马雪山保护区的第一批护猴员,从不理解到主动作为,与各级政府长期推动保护是分不开的。
这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里的滇金丝猴(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2019年,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26个机构成立了首个野生动物全境保护网络——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开创了政府、公益组织、科研机构、社区、公众和企业等联合保护野生动物新模式。通过筹集900万余元社会资金,实施了滇金丝猴种群监测、巡护、栖息地廊道修复、社区保护、自然教育等全方位保护。
同时,相关部门将红外相机、无人机、遥感技术等运用于滇金丝猴管护工作,研发“猴脸”自动识别、自动监测技术,实现滇金丝猴种群动态监测。
这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里的滇金丝猴(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保护工作有效推进,分布在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滇金丝猴种群及数量开始稳步增长。根据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监测结果显示,滇金丝猴种群数量从1996年的大约13群1000只至1500只、2016年调查的18个种群3000只,增加到目前的23个种群3300只以上,其中白马雪山片区滇金丝猴数量约占70%,目前已达到2300余只。
“可以说,滇金丝猴的保护成效是我国持续推动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例证。” 毛炜说,把白马雪山的生态安全保护好,是我们每一代保护区人的目标和使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白马雪山上的“人猴情缘”
清晨五点半,护猴员余建华起床,早餐后便带着滇金丝猴的食物走进森林。“喔,喔,喔,阿瓜捏?(方言,意为:你们在哪儿?)”一声声悠长呼唤之后。 [详细] -
西藏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诉讼检察联络室挂牌
该公益诉讼检察联络室由昌都市芒康县人民检察院、芒康县林业和草原局共同设立,人员组成按照“1+1+1”(即检察官1人、检察官助理1人、书记员1人)模式配置,办公地点常设于芒康县林业和草原局。 [详细] -
四川都江堰:川金丝猴群现身大熊猫国家公园
记者17日从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获悉,8月16日清晨,一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出现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龙池管护站附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