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共和县:擦亮全域美丽生态底色
光伏治沙让昔日荒滩变绿洲 共和县供图
天蓝水碧、山青地净,青海湖、龙羊湖波光粼粼,俯瞰地处青海省的共和县大地,美景尽收眼底。其背后,凝结着全县上下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干劲。
近年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以打造泛共和盆地生态圈辐射示范区为目标,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立县之本、发展之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和“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擦亮全域美丽生态底色,努力描绘蓝天白云常相伴、一江春水向东流、青山绿岸入画来的和谐自然生动画卷。
治气:守护一片蓝天
为擦亮蓝天、打造“共和蓝”,共和县坚持转型、降碳、抑尘、控车、治企、减煤多措并举,做好绿色产业发展的大文章,从绿色中寻宝藏、从风光中掘能量。
围绕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大力发展水、风、光、热、储等非化石能源产业。目前,全县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达13160兆瓦,年发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原煤15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00万吨、二氧化硫1.3万吨,为创建全省首个零排放供暖示范城市,提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共和力量。
累计投资500余万元,推进机动车排放监控、工地扬尘监测和降尘监测服务建设项目,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对镇区主次街道定期洒水作业,对建筑工地全面落实扬尘防治“6个100%”措施。
共和县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及时关停龙羊峡鑫源铁合金厂和一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黏土砖厂。加快煤改气、煤改电进度,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拆除36家企事业单位燃煤锅炉42台、63蒸吨。倡导绿色交通,共投放城乡新能源公交车48辆。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月通报、预警等制度,在恰卜恰镇区多处设置监测设备精准识别大气污染源,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1%以上,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治水:留住一泓碧水
共和县地处三江源、青海湖、黄河流域三大生态圈,与湖为友、以水为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是共和县的使命。
近年来,共和县全面落实省州河湖长令,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河湖管理保护体系,将全县110条河道、16座水库以及4个天然湖泊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范围,抓好日常巡护和清四乱专项整治,推动河湖长制由“有名”向“有实”“有能”转变。
统筹推进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质监测、水污染防治等工作,共和县在全州率先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立、治”,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恰让水库、切吉滩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饮用水标准,地下水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标准。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对黄河流域3个乡镇22个村入河排污口进行排查整治,严格落实龙羊峡库区冷水鱼养殖网箱收集设备,龙羊峡入口、湖心监测断面保持Ⅲ类以上,实现了汩汩清水向东流。
全力整治青海湖南岸违法建筑,对沿线所有经营户安装污水处理设备、签订污水清运协议,并在已建龙羊峡、倒淌河、黑马河镇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新建江西沟等3座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县城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实现雨污分流、截污纳管,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营问题。
结合撤县设市和城市更新行动,共和县计划高标准实施恰卜恰河道生态综合工程,改善镇区水环境质量,构筑宜人靓丽的滨河绿地景观,让城市“显山露水、城景共融、活泼灵动”。
治土:坚守一方净土
如今走进共和县,一幅幅干净宜居的生态画卷铺陈开来。
近年来,共和县整合资金建成青海湖沿线4座及铁盖乡垃圾填埋场,为各乡镇、村购置发放小型垃圾焚烧炉、各类型环卫车辆、保洁车、密闭式垃圾斗、垃圾桶、果皮箱等,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垃圾处理机制。
充分利用政府聘用保洁员、生态管护员、村社网格员、光伏受益户、志愿者等,以定岗、定员、定责、定区“四定”模式推动人居环境精细化,推广十户联治等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创新机制,全面治理集镇、公路沿线、河道、农户(寺院)庭院、房前屋后等环境卫生,塑造高颜值村容村貌。
共和县在铁盖乡七台村、沙珠玉乡上卡力岗村安装农村太阳能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探索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机制,强化镇区及国道沿线环境卫生整治,县财政每年保障资金2000万元,由第三方保洁公司对恰卜恰镇老城区、城北新区及环湖沿线进行清扫保洁,全力打造全省全域无废示范县。
加强农牧区建设,先后实施龙羊峡、倒淌河2个生态美丽城镇和黑马河、石乃亥2个高原美丽城镇,累计建成高原美丽乡村40个、卫生厕所7014座。完成全县农用地土壤污染源状况调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20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减少。
以木里矿区非法采煤问题整治为契机,对全县21个采矿点和1处探矿点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大治理,投资1350万元的江仓龙哇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及土壤污染治理项目竣工验收,力争到2023年全县所有矿山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治山:筑起一面屏障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修复治理,深入实施三江源二期、塔拉滩封禁保护、龙羊峡良好湖泊等重点生态工程,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坚持乔灌草相结合、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统一,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累计投资2.15亿元实施人工造林10.5万余亩、森林抚育3万亩、防沙治沙24.5万亩,义务植树101.6万株,太平洋保险生态公益林、蚂蚁森林红柳造林、飞播造林等项目成效显著,幸福滩千亩绿海、塔拉滩沙漠生态绿洲渐具雏形,沙珠玉经过几代人锲而不舍艰苦奋斗,已建成一道治沙防风、保护龙羊峡库区和州府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实现荒山荒滩披绿装,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6年的3.3%提高到目前的6.18%。
共和县稳步推进东山生态公园、次汗素湿地公园、西沟台生态公园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建成后将有效发挥城市公园绿肺功能。全面落实禁牧政策,加大植被恢复和保护力度,促进生态恢复区人口转移,全县划定禁牧区833万亩、草畜平衡区995万亩,休牧围栏286.12万亩、划区围栏40万亩,建立县乡村三级执法体系,坚决打击非法开垦、乱砍滥伐、毁林毁草行为,杜绝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查处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300余起。
经过“四治”联动努力,共和县先后荣获全国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优秀县和全省国土绿化先进县称号。(文 | 中共青海省海南州委常委、共和县委书记 张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生态之美 万物和谐丨走进三江之源的神奇“动物园”
屹立于地球第三极的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藏羚羊、雪豹等丰富多样的高原物种。[详细] -
青海三江源腹地达日黑土滩治理成效显著 上百名脱贫牧民受益
地处三江源腹地的达日县近年来黑土滩治理成效显著,累计吸收514名脱贫人口从事草原生态管护工作,人均年工资21600元。累计有514户脱贫户,从生态补偿金中户均受益18220元。 [详细] -
青海:重大科技专项探讨“聚宝盆”水循环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
青海省海西州州域主体为中国四大盆地之一、有着中国“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但干旱少雨的严酷人居环境,与“聚宝盆”的称号相去甚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