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发布近20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观测综合数据集
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赵林带领的研究团队,联合藏北高原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近期首次公开发布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近20年的定位观测综合数据集,并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的基本特征。
2015年8月1日,赵林团队进行野外土壤和植被调查。
赵林介绍,多年冻土是指埋藏在地表下特定深度、长期保持冻结状态的岩土层。位于该土层之上、夏季被融化而冬季又被冻结的土层被称为活动层。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约106万平方公里,是全球中低纬度地区多年冻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青藏高原高寒缺氧,交通极不便利,数据获取难度大,导致青藏高原成为全球地球科学类数据最匮乏地区之一,而平均海拔高度4500米以上的多年冻土区系统数据更加稀缺。
赵林团队长期致力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调查和观测研究,取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自2015年以来,研究团队先后发布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分布、温度等数据。此次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团队完善了数据集。数据集不仅包括多年冻土温度、厚度、土壤有机碳等定位观测数据,还包括相关气象观测数据。
2014年7月15日,赵林团队在观测场为学生讲解野外观测系统。
研究团队的数据显示,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发生了显著退化,表现为地温升高、活动层厚度增大、多年冻土层厚度变薄、长期被埋藏的地下冰缓慢融化。自2002年以来,10米至20米深度的冻土层地温以每10年0.02℃至0.78℃的速度升高。观测到的活动层最大增厚速度为每年3.9厘米,最小增厚速度为每年0.8厘米。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网评:保护好西藏生态多样性,共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被誉为“地球之巅”“世界屋脊”,是全球气候调节器、亚洲水塔、物种基因库;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详细] -
“熊孩子”成“不速之客” 三江源国家公园多策应对“人兽冲突”
近日,记者跟随“澜湄万里行”采访团来到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所在地杂多县了解生态保护情况,“人兽冲突”话题受到关注。[详细] -
2020年黄河青海流域冰川面积和储量较十年前缩减
记者18日从青海省气象局获悉,监测显示,2020年黄河青海流域冰川面积和冰储量较十年前均缩减,水源涵养能力整体有所提升。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