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雪豹到滇金丝猴:“澜湄动物园”里珍稀物种的“嘉年华”
从源头干流扎曲河畔的雪豹、到汇成地的马鹿,再顺流而下时邂逅滇金丝猴……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俨然是一座野生“动物园”。
中新社记者目前正随2021澜湄万里行中外媒体采访团队,见证“多方多瑙河”澜湄流域上游野生动物保护成效。
雪豹:特许经营为邂逅旗舰物种打开“大门”
日前,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许经营企业“云享自然”在澜沧江源头首次举办了昂赛大峡谷徒步和骑行项目线路测试活动,参与者没多久便发现旗舰物种雪豹身影。
10月,包括三江源国家公园在内的多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而“特许经营”被认为是“向公众打开了一扇合法有序通往中国国家公园的大门。”
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规划财务部部长牟永红说:“要适度搞一些有利于当地牧民生产生活的特许经营,让牧民在保护生态中受益。”
青海省委党校副校长马洪波表示:“牧民生产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神山圣湖、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等景象,对生态体验者具有极大吸引力,牧民放牧的牧道正好可成为生态体验的路线,特许经营探索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新路。”
马鹿:“过冬站”来去自由
“嗦嗦嗦……”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头发花白的藏族老阿妈向秋拉姆,端着一盆芫根,呼唤马鹿。
类乌齐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拉巴次仁说,当地马鹿的保护始于像向秋拉姆一样的民众的自发行为,“几十年前,向秋拉姆看到体弱的马鹿,主动给马鹿喂奶”。
拉巴次仁说,如今,保护区内建设了五座用来一线巡护的保护站,两座用来救护摔伤或被天敌侵害的马鹿的救护中心,此外还有一座用于过冬的马鹿场。
中新社记者在马鹿场看到,其呈现“前闭后开”形式。“马鹿可以来去自由,”拉巴次仁说,“冬季下雪,植被被雪覆盖,马鹿没有食物,就可以到鹿场。我们从老百姓手里购买并不便宜的芫根投喂它们。”
“马鹿喜欢吃青稞、芫根,可民众不允许马鹿进地里,只能围个栅栏。但马鹿还是能跳进去。”拉巴次仁笑着说。
拉巴次仁表示:“我们有数百名生态保护人员,人类根本没有机会去伤害马鹿,除非他有隐形术。今后还要加强马鹿的科研监测。”
滇金丝猴:栖居超大“卧室”
东西宽约30公里、南北长90公里——这是昌都市芒康县的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滇金丝猴、猕猴、岩羊、獐子等野生动物的“卧室”大小。
“20世纪80年代,为了采药或吃肉,人们有时会在这块区域打獐子等动物。”据芒康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扎西朗加介绍,1986年,当地成立县级自然保护区,后升级为国家级,非法猎杀野生动物的情况就基本杜绝。
据扎西朗加介绍,该保护区最高海拔4700米,最低海拔2200米,区域内的滇金丝猴种群曾经约500只,目前增长到800多只,有四大种群。
扎西朗加介绍说,2008年以来,官方先后投资7000多万元人民币,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恢复工程、新建保护点和检查站、打造“智慧芒康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系统等。
藏族汉子多贡常以“小心翼翼”形容自己在保护区工作的状态。作为一名护林员,除了小心翼翼在六七十度的斜坡上巡护不致摔落山崖外,还要面临熊等野生动物的侵害,“但野生动物越多,我心里却越开心”。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人民日报看澜湄——高原老阿妈,守护马鹿40年
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类乌齐县县城出发,沿着潺湲流淌的格曲河,一路向西行驶,大约一个小时后,就来到了类乌齐长毛岭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详细] -
2021澜湄万里行走进西藏“小瑞士” 探访高原马鹿天堂
20日,参加“同饮一江水共话澜湄情”——2021澜湄万里行中外媒体大型采访活动的中外媒体,走进西藏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马鹿种群保护情况。 [详细] -
中外媒体“澜湄万里行”:见证生态保护和建设
目前,参加“同饮一江水 共话澜湄情”——2021澜湄万里行中外媒体大型采访活动的中外媒体,正从源头青海省境内沿澜沧江顺流而下,挺进西藏,见证流域扎实开展生态保护和建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