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增强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行动自觉

发布时间:2022-03-21 09:56:00来源: 西藏日报

  “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是“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央对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定位的引领性创新、标志性成果、创造性实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载体、重要抓手、重要牵引。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行动自觉,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关于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战略谋划和总体部署,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牢牢立足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资源禀赋以及强大政治优势,具有实现的坚实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深刻审视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内在需要、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中对优美环境的需要,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西藏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萦绕于心、极其重视的工作。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采取综合举措,加大对青藏高原空气污染源、土地荒漠化的控制和治理,加大草地、湿地、天然林保护力度;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在致青藏高原第二次科考队的贺信中强调,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时,作出“建设美丽幸福西藏 共圆伟大复兴梦想”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指示,充分彰显了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战略地位,是西藏在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增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的自觉意识,坚持把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作为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西藏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来认识、部署、推进,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在突出生态文明理念、突出生态功能区建设、突出生态工程建设、突出污染防治、突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提出,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战略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示范地、绿色发展试验地、自然保护样板地、生态富民先行地的战略目标,为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搭建了基础发展框架。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与恢复,扎实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实施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等环境保护工程,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拉萨“绿色围城”和水系改造、“两江四河”造林绿化扎实推进,启动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工作,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生态综合补偿机制有效落实,大力推进“十三五”有条件的地方消除“无树村”“无树户”行动,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3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7.14%。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以上,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生态环境持续保持良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基本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连续两年被国家考评为优秀。目前,西藏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坚实,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健全,生态保育成效明显,环境质量稳定良好,绿色产业稳步发展,生态文化逐渐形成,为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打下良好基础。

  西藏具有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的自然生态优势。以西藏为主体的青藏高原是世界山地冰川最发育的地区和亚洲重要江河的源头区,拥有大江河大湖泊、大草原大湿地、大森林大雪山等生态资源,年净碳汇超1亿吨。西藏拥有丰富的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绿色可再生能源,不仅拥有3亿千瓦以上的潜在发电产能,而且基本不产生碳排放,能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发挥独特作用。

  西藏正处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创新活跃、人民幸福的伟大时代,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伟大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是伟大时代实现伟大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西藏工作的战略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给予前所未有的关心关怀、特殊支持,为建设新西藏擘画了蓝图、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指南。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有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鼎力相助,有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创业、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这一切为实现“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优势。

  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一盘棋中,西藏可以也应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好自身优势,依托大自然丰厚的馈赠与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丰硕成果、宝贵经验,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自然资源转换成生态资本,闯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把“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目标要求,真正转化为实际行动、实践成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一切贵在行动。我们要切实扛起“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重大责任,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加强环境综合治理,以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行动,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殷切期望变为现实。

  树牢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要真正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确认识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立足世界大生态、全国大环境,着眼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未来,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守护好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要突破惯性思维和传统路径依赖,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树起来,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贯彻到各个方面,在推进绿色发展上下功夫。要坚持保护与发展协同推进,把高原生态农牧业、绿色加工业、文化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建起来,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闯出来,把西藏建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战略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示范地、绿色发展试验地、自然保护样板地、生态富民先行地。

  发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带动作用。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全面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为重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示范样板。西藏要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基础,编制实施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规划,持续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生态富民工程,建立健全生态综合补偿机制、生态补偿体系,落实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切实加快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各地各部门重视发挥创建活动主体作用,创新体制机制,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大幅增加考核权重。加快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结合自身资源环境特点和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一一对标国家相关建设指标,下大力气补齐短板,加强统计、监测、标准、执法等基础能力建设,成功实现示范区创建并真正造福地方生态。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建设生态文明高地的重要任务。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力争建成珠峰、羌塘国家公园,是对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关键区域的补充。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将西藏纳入全国国家公园试点建设范围,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根据自然生态系统代表性、面积适宜性和管理可行性,明确国家公园准入条件,确保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产具有国家代表性、典型性。探索推进以三江源唐北片区、珠穆朗玛峰、羌塘、雅鲁藏布大峡谷等为重点的国家公园建设,组建规范、高效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各类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实现统一管理。打造西藏特色国家公园群,借助国家公园具有的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开发旅游观览实现可持续利用、宣传保护自然及人文科普等功能,实现对上述区域更高质量的保护、开发、利用,为建设“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奠定基础,探索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新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强化指标意识。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到“十四五”末,要确保西藏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占比达到100%、示范县占比达到20%以上,力争建成珠峰、羌塘2个国家公园,巩固发展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地区之一的良好态势。这些指标是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必须完成的任务,各地要对标指标框架,制订方案,倒排工期,确保实现。设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下限,是为了尽可能多地留出国土生态空间,留出自然系统自我修复、演化的空间,最大限度降低人类活动造成的负面影响。“十三五”时期,西藏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保持在国土面积的约45%,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需要通过加强国土空间优化配置、加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加强生态分区精细化管控等实现增加5%的目标。要加快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严格保护生态空间,适度控制生产空间,合理利用生活空间,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整体保护修复和治理工作。修改完善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规划,探索实施高海拔生态搬迁,加快迁出地生态修复。扎实推进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的实施,加强自治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科学划定并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政策和制度建设,加快构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保障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全面落实。贯彻整体性保护理念,连通建设生态廊道,实现对生态的系统性保护。遵循自然生态客观规律,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利益连结和利益共享机制,合理补偿生态保护行为,努力实现多方共赢。

  (作者单位:自治区社科院经济战略研究所、自治区人大)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自治区领导调研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

    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拉萨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副指挥、办公室主任江白率队前往药王山、宝瓶山、柳梧隧道造林点和自治区林木科学研究院,就造林点进场开工和苗木储备等情况进行调研。 [详细]
  • 绵延几十公里的“绿色屏障”

    初春,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喜马拉雅山北麓的隆子河谷里,成片成林的沙棘正悄然吐露新蕊,迎接春天。 [详细]
  • 锚定“高质量” 对标“高颜值”

    定结,藏语意为“水底长出”,这里水草丰美,分布有大面积的湿地。如今,一系列富民利民的乡村振兴举措在定结县个个乡镇、村居落地开花,这里的各族群众也正在新征程上阔步前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