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12年:“旅游净地”新玉树生态向好迎宾客
14日,玉树市一如往年的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12年前的4月14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发生7.1级大地震。12年过去,现如今的玉树已蜕变为三江源头充满绿意的现代化高原新城。
玉树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处在三江源核心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这里维系着中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是中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2年来,玉树生态系统宏观结构不断调优,林地面积不断增加,草地退化趋势初步遏制,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2年中,玉树实现了3个增长。与2010年相比,全州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3.2%提升到了目前的3.97%。草原植被覆盖度从2010年60.55%增长到62.24%。全州境内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玉树藏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主任尕克向中新社记者介绍。
走在夏日的玉树市街头,干净整洁,绿意盎然。“12年里,玉树民众的精神面貌和素质跨越了30年,街道上干干净净,市区新建的公园也非常漂亮。”郭勇俊是玉树市结古街道办日吾格社区的居民,是土生土长的玉树人。
图为玉树市夜景。 赵凛松 摄
家住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结多乡的牧民才仁曲杰今年42岁,见证了玉树大地上的点滴变化。“以前草原退化严重,家里的牛羊都不够吃,草原上还有很多生活垃圾。现在草原恢复得很好,到处都是绿色,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
记者了解到,2021年,玉树藏族自治州投资12.54亿元,推进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及退牧还草工程,建设草原围栏40万亩,改良退化草原74万亩,人工种草6.3万亩,黑土滩治理29万亩,国土绿化面积9万亩。
近年来,玉树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明显遏制,草原生产功能大力提升,在产生显著生态修复效益的同时,也为高寒地区草地生态畜牧业提供了大量的牧草资源,产生了较高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围绕绿色、有机、高端,玉树启动牦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创新实施了黄菇、荨麻资源加工利用关键技术和玉树芫根加工利用及示范项目,206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年底现金分红突破3000万元。
此外,玉树始终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作为新“引擎”,聚焦可可西里、三江源头、国家公园“王牌”资源,深化澜沧江流域交流,竭力打造生态高地、旅游胜地、心灵净地主题产品和线路。2021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4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45亿元,均同比增长23%。
牧民才仁尼玛成为向导之前,一家6口人每年靠放牧和采挖虫草支撑生活。“放牧一年也就1万元左右,每年挖虫草大概能有5万元左右,有时候虫草产量不高,收入就更低了。”才仁尼玛说,“现在我们作为接待家庭有了一份收入,同时我还是生态管护员,一年还有2万多元的工资,全部加起来一年的收入有12万左右,靠着家乡的美景,生活越来越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合力”守“水塔”,生态护长流
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南部,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每年向中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清洁水,有“中华水塔”之称。 [详细] -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西藏那曲色尼区砂石开采违法违规问题突出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14日通报,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西藏自治区发现,那曲市色尼区砂石开采活动管控不力,违法违规问题突出,对高寒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详细] -
春季洒水降尘 守护蓝天白云
日前,记者在金珠东路上看到,洒水车正在进行洒水降尘作业。据了解,拉萨市春季洒水降尘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