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瞭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在中央支持、全国支援下,走过了非凡巨变的十年。360多万西藏儿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致力于探索符合高原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期间,赋予西藏发展新使命:“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在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1年召开的西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围绕这一目标,西藏既充分考虑其高质量发展与全国的共性,又突出高原经济的特色优势,将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绿色工业、现代服务等七大产业作为重点发展,努力做到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随着新发展理念得到践行、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西藏呈现出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政策和资源优势得到有效转化、发展更多赋能民生改善的新局面。
补上发展短板弱项
西藏发展相对滞后,高质量发展亟需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近年来,西藏坚持既算经济账,更算民生账、民心账,大力推进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领域设施建设,一些制约西藏发展的堵点难点正得到有效破解。
“道路通则百业兴”。在遥远的“雪域孤岛”札达县楚鲁松杰乡,巴卡村村民对这句话有着切身感受。
“上世纪90年代,村里组织群众在河谷地带种藏细柳。根据阿里地区的气候,植树一般在4、5月份,这时楚鲁松杰往往正被大雪封山。”巴卡村巴角组组长欧珠多吉说,一次买家都联系好了,结果大雪封山半个月,苗木砍下来却无法外运。
2020年底,楚鲁松杰乡边境柏油公路正式铺通。“道路好了,加上保通措施,苗木运得出去了,去年卖了91万元。今年苗木长势很好,预计能卖100万元,80%用来分红。今年群众投劳一个多月能分红3万多元。”欧珠多吉说,村民苗木致富梦终于实现了。
如今,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07万公里,拉林铁路建成投运,“复兴号”飞驰雪域高原,拉那高速公路通车运行,贡嘎机场T3航站楼投入运营,国际国内航线达到150条,川藏铁路建设、青藏铁路和拉日铁路电气化改造等正有序推进中。
主电网已覆盖全区全部74个县(区),建成和在建电力装机容量不断提升,已实现从紧缺限电到富余输出的历史性转变;全区200多万农牧民喝上了清洁的饮用水,实施湘河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等,建成一批水利枢纽,全区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00万吨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935元,连续1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彻底摆脱了束缚西藏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难题;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全国最多,达51.33平方米……近年来,西藏基础设施建设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西藏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坐落于宁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这里占地面积64.5万平方米,总投资118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容纳7万个机柜。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西藏可以利用自身低温低氧等气候特点,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算力需求,同时不断开拓南亚市场。”该公司总裁蒋宁说。
近年来,西藏不断推动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加快布局5G、绿色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积极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布局,推动数字技术加速嵌入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环节,进而激发更多发展新动能。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西藏移动电话基站数超过6.06万个,5G终端用户数达到107.97万户,光缆线路达27.14万公里,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超过19G/户/月。
在完善产业发展基础的同时,西藏不断创新招商引资举措,出台税收、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到“世界屋脊”寻觅商机、投资兴业。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西藏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2535亿元,落实规划投资3937亿元,市场主体超过40万户。
创新招商方式,西藏还建立起援藏工作队招商意向投资企业信息库。今年5月,第一批“援藏干部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26个,涉及光伏、风电、大数据中心、旅游、制药等领域,计划投资额超过72亿元。
深挖产业富民潜力
聚焦高原资源禀赋和特色,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绿色工业、现代服务、高原生物、边贸物流、高新数字七大产业发展,努力在做大规模、做响品牌、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让产业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走进被誉为“藏戏第一村”的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扎西曲登社区,一幢幢藏式小楼鳞次栉比,在村中林荫小道上,在麦浪翻滚的田野里,随处可见拍照留影的游客。
扎西曲登社区焕发新活力,得益于当地政府和湖北援藏共同实施的人居环境提升和旅游民宿打造项目。如今,扎西曲登社区的64户群众开办了家庭旅馆,共有床位440张,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
“民俗旅游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也拓展了社区的知名度。”社区居委会主任尼玛次仁表示,村里准备成立旅游公司,统一经营藏戏演出、民宿、旅游接待服务等。
因为拥有深厚独特民族文化、雄奇壮阔自然风光,西藏是众多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为进一步擦亮“世界旅游目的地”名片,西藏聚焦旅游业提档升级,支持建设了一批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实施了一批重大文化保护工程项目、补短板建设项目以及边境旅游和乡村旅游项目,不断挖掘产业发展潜力。
据统计,西藏现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座,国家地质公园3个,国家旅游度假区1个,风景名胜区16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国家3A级以上景区100多处,具备旅游接待能力的乡村旅游点300多个。2021年,西藏旅游人次和收入分别达到4150万人次、441亿元。
在林芝市波密县的原始森林里,细心的人会发现,一些大树下插着一排排五颜六色的标牌。
“标牌下面都是‘金疙瘩’,是野生种质的藏天麻。”西藏波密高原藏天麻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董斌解释说,在内地野生天麻资源已非常稀少,而在波密原始森林里野生天麻资源丰富。当地农技部门和公司技术人员收集野生藏天麻,在最大限度保留其优良特性、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繁育、利用。
“一旦品种繁育实现突破,产业也随之迈入发展新阶段。公司已带动4个村发展种植基地1700多亩,2021年实现产量18万斤,预计今年的产量能达到30万斤。”董斌说,下一步,公司计划主要从事藏天麻育种、回收、销售,而将种植更多交给当地合作社和示范户,更好带动群众增收。
高原生物产业,是西藏发展势头较快的产业之一。西藏是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区域之一,高原生物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西藏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两江四河”河谷经济带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带。
如波密藏天麻一样,从无都有,从弱到强,西藏农牧业逐步形成那曲牦牛肉、林芝苹果、芒康葡萄酒、白朗蔬菜、察隅猕猴桃、岗巴羊肉等一张张“亮丽名片”,并逐步走出高原,品牌带富效应日渐凸显。
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再边远的乡镇也能收到快递,藏医药备受青睐,高附加值新作物落地生根,农民家门口变身“产业工人”“职业农人”……西藏各地产业发展正不断出现令人惊喜的新景象。
清洁能源是西藏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显示,西藏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1.74亿千瓦,位居全国第一,同时西藏太阳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丰富。
根据自治区发展规划,西藏将着力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区“一基地、两示范”,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发挥独特作用、贡献重要力量。
昌都市发改委主任陆方说,地处藏东的昌都市水风光互补资源丰富,清洁能源开发潜力较大,结合自治区总体布局,将通过“水光互补”“水风光储互补”开发模式,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和清洁能源接续基地建设。
赋予高质量发展多层次内涵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西藏坚持所有发展都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天的江孜县,麦浪滚滚。这里是西藏的粮仓。
今年69岁的紫金乡努堆村村民巴加,看着田间沉甸甸的青稞穗,满心欢喜。他告诉记者,家里24亩土地一部分进行了流转,剩余自种的均由合作社提供耕、种、收一条龙机械化服务,他和老伴两人就足以完成田间生产,收入更是翻了番。
努堆村村委会主任普贵介绍,村里成立的专业合作社,购买了深耕机、播种机、收割机等30多台大型农业机械,不仅统一管理村里土地,还为周边村庄8000多亩土地提供机械化服务。
在西藏,农牧业是与群众最息息相关的产业。近年来,随着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在雪域高原各地不断涌现,西藏传统农牧业朝着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迈进,在减轻劳动强度、解放更多劳动力的同时,也带动着农牧民增收致富。
从“二牛抬杠”到现代化机械耕种,从一家一户散养到现代化养殖基地引领……随着各项产业发展,西藏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持续深化,大家一起为美好发展愿景不断努力,朝着幸福新生活接续奋进。
走进林海云雾间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柏油路纵横交错,酒店、民宿与自然融为一体,商业街上分布着手工艺店、小超市、“双创”基地、特色餐饮店等。
“从附近居民开办家庭旅馆的‘小打小闹’,到广东省对口援藏人员对小镇旅游进行整体设计改造,鲁朗旅游获得了较大提升。”鲁朗镇扎西岗村村民平措介绍,如今,在鲁朗开办民宿、酒店上班、经营餐饮的既有附近村民,也有来自其他省份的各族群众。还有多位驴友被这里的风土人情所深深吸引,留下来开办客栈。
和鲁朗百姓一样,不少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感受着稳定增收带来的踏实感。
位于澜沧江上游的曲孜卡乡、纳西民族乡、木许乡,是昌都市芒康县的葡萄主产区。这里葡萄种植规模超过1万亩,通过将葡萄出售给葡萄酒厂或自酿葡萄酒出售,户均年增收超8000元。
“这里出产的玫瑰蜜葡萄色泽暗红,粒大味甜,经过筛选、清洗和自然发酵等过程,变身为面前的这杯美酒。”热情好客的农家乐老板果拉卓玛介绍说,当地纳西族群众自酿葡萄酒已有上百年历史,不少外地游客专门购买自酿葡萄酒带回家。从自酿自喝的简单幸福,到作为土特产出售的增收幸福,纳西族群众心里感到踏实。
百姓钱袋子鼓起来,生活品质随之升级。西藏自治区商务厅统计显示:2021年,西藏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0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西藏网上零售额189.7亿元,同比增长61.1%,在实物网络销售中,食品酒水零售总额占27.8%,珠宝礼品、医药保健分别占17.3%和14.9%。
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西藏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寻带动,在立足高原实际中觅优势,在深挖后发优势中努力追赶,在推动成果共享中感受幸福,高质量发展的雪域画卷越绘越精彩。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已完成326处
记者从9月17日西藏自治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第四十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西藏自治区水利厅正在推进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实施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和改造。[详细] -
西藏疫情防控:全力落实水利建设和农牧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9月17日,在西藏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四十场新闻发布会上,西藏自治区政府新闻发言人、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旦增伦珠通报。[详细] -
西藏首笔农发基础设施基金3.67亿元落地
9月16日,由农发行西藏分行投放的西藏首笔3.67亿元农发基础设施基金成功落地西藏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用于支持昌都市贡觉县拉妥一期7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