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三江流经处 绿意奔涌来

发布时间:2022-10-13 10:01:00来源: 青海日报


东格措纳湖。付洛 摄


相争。闫军 摄


斑头雁。多太 摄


狼(远景)。 赵新录 摄

  总有一个时刻值得铭记,总有一些事物历久弥新。2021年10月12日,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的喜讯传遍高原大地。如今,历经365个日夜,三江源国家公园迎来了一周岁“生日”。

  从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为目前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公园,青海儿女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切实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始终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的守护人。

  三江之水碧波荡漾涓涓东流,养育着江源儿女也滋润着华夏大地。

  今日再瞰三江源,一次从无到有的生态改革,一段有中创优的实践探索,当无数个不可能变成可能,三江源国家公园从理想照进现实,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

  创新——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基本成型

  2015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开启了中国国家公园新纪元,2021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时间如白驹过隙,却把发展的印记描摹得如此清晰。当保护力度、工作实度、发展进度集合出最大成效,历经五年多试点探索和一年多建设实践,顺利完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积累经验”“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示范”的重大使命,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

  以新体制为基石,解决“九龙治水”问题,形成了以管理局为龙头、管委会为支撑、保护站为基点、辐射到村的新管理体制。同时建立了由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同志和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政府负责同志为召集人的局省联席会议机制,下设协调推进组,明确局省(区)各方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目前已召开两次局省联席会议。

  以整合保护地为基础,解决保护标准不统一问题,对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各类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优化组合,可可西里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1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江源国家公园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也正在开展。

  以精准确权为基础,解决资源边界权属问题,开展了草地、地表水、湿地、林地和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编制了各类资源本底白皮书;完成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形成青海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数据库标准、青海省自然资源调查工作指南等成果,划清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河流、滩涂、草地、森林、荒地、山岭、探明储量矿产等自然资源边界。正式设园后,重点开展勘界立标工作,编制完成《三江源国家公园勘界立标项目实施方案》,将建设电子矢量勘界、实地勘界和界碑(桩)建设等,以确保三江源国家公园19.07万平方公里范围明确、边界清晰。

  国家公园为三江源丰富拓展了生态的内涵和外延。江源腹地,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基本成型。

  守“塔”——三江源头碧波荡漾重现千湖美景

  浩荡江河自雪山奔涌而出,奔腾向前滋润大半个中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构成三江源生命共同体,这里不仅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还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在三江源建设国家公园,无论是体制试点还是建设阶段,尚有一切未知都需要大胆尝试,一次次革新理念、创新探索,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宏伟蓝图正变为美好现实。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规划,为其他国家公园规划编制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在推进实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生态保护规划、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规划、产业发展和特许经营规划、社区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及管理规划5个专项规划,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规划体系初步形成。制定印发了科研科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特许经营、预算管理等13个管理办法,形成了“1+N”政策制度体系。同时,成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发布了一系列地方标准,有效支撑了国家公园建设管理标准需要。

  《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施行,统筹三江源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和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从自然资源本底调查、保护对象、产权制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等方面对“资源保护”做了专门规定,又从特许经营、草原利用、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访客管理等方面对“利用管理”做了规定,为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提供了法律遵循。

  聚焦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围绕重点领域强化制度集成,叠加各层次各环节政策,努力形成一整套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的政策体系。并强化课题研究,在促进政策融合和系统集成基础上,研究制定正式设园后的工作清单和任务。

  敢于破除利益藩篱,敢于啃硬骨头,咬定目标不放松。如今,当600多亿立方米的清洁水源从三江源大地输送至我国及周边东南亚国家,三江源地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十年前提高11%、30%以上;野生动物明显增多,藏羚羊由保护初期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过去难得一见的雪豹、金钱豹、欧亚水獭频频亮相,兔狲、藏狐、白唇鹿、野牦牛、黑颈鹤繁衍生息。

  行进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波光潋滟的湖面成为鸟类和鱼类的生存乐园,广袤的大草原上藏野驴成群奔跑,大大小小的湖泊随处可见,三江源头碧波荡漾重现千湖美景已成为人们对这方厚土的最直观的感受。

  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管护员成为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内重要的保护力量,从曾经的草原利用者变为生态保护者和获益者、生态宣传员,他们深知一切来之不易而倍加珍惜。每到巡护的日子,他们都会克服缺氧、低温、大风、天气多变等阻碍,定期前往自己的巡护区域开展巡护监测,在极地江源的高天厚土间,巡护场景甚为感动。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统筹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关系,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共赢之路,将生态保护与牧民充分参与、精准脱贫、增收致富相结合,多措并举实施生态保护设施建设、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了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共赢的良好局面。创新建立“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1.72万名牧民持证上岗,年增收2.16万元。

  同时,充分发挥国家公园内的村社组织和生态管护员的作用,实现全方位全覆盖、无死角的警民联防联治工作机制,形成山水林草湖网格化管护、组织化巡查体系。目前,以17211名生态管护员为主体,组建管护站12个,管护大队53个。统筹生态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关系,在园区53个行政村成立村级生态保护专业协会,发挥村级社区生态管护主体和前哨作用。

  黄河源园区管委会率先构建了“生态管护+基层党建+精准脱贫+维护稳定+民族团结+精神文明”六位一体的生态管护模式;长江源园区曲麻莱管理处把生态管护工作进一步向社、组、户延伸,形成了以村为单位的五有四组两户的“542”生态管护队伍新模式;长江源园区治多管理处按照“乡有排、村有班”的编制进行管理,以应急排、储备分队的建制序列,全部纳入民兵编组,创新建立“民兵+生态管护员”模式;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创新建立以管护员为主体的生态监测队,全球首次记录到雪豹交配影像,首次证明在青藏高原东部金钱豹和雪豹栖息地重叠,首次证明金钱豹实现种群的本地繁衍,证明澜沧江源区域是中国顶级食肉动物群落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如今,到澜沧江昂赛大峡谷近距离看雪豹、“云游”黄河源都成为了很多人对三江源的期待和向往。在昂赛大峡谷,得益于生态特许经营,牧民有的成为生态体验向导,有的靠着生态有了“绿色营生”,绿水青山的颜值“变现”为金山银山的价值。

  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加强对园区牧民转产转业研究,澜沧江源园区昂赛雪豹观察自然体验等4个特许经营项目加快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加快探索,使群众获得稳定长期收益,“两山”理念底蕴不断厚植。

  做大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最大“公约数”,目前还开设了“三江源生态班”,招收三江源地区农牧民子弟在西宁第一职业学校开展中职学历教育,在园区内外开展民族手工艺品加工、民间艺术技能等公益培训,极大提升了农牧民综合素质。并积极引导扶持牧民群众以投资入股、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开展家庭宾馆、牧家乐、民族文化演艺、交通保障、餐饮服务等经营活动,使群众获得稳定长期收益。

  严格的制度约束,高标准的建设起点,让极地江源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亘古延绵的雪山草原、碧波荡漾的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园,三江源正在变与不变中阔步向前,成为向往的诗和远方。

  记者感言:高标准建设好国家公园

  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全国乃至全球生态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海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如今,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中国首批、青海首个国家公园,也是中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

  从探索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至今成为首批国家公园,青海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生动诠释全力守护“中华水塔”的深刻含义,如今三江源不仅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更是向世人展示大美青海形象的响亮品牌。

  回望一路走来,三江源具有独特性又有代表性,地域造就了独特完整的生态系统,而作为首批国家公园,有效破解了“九龙治水”难题,摸索出了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治理模式,走出一条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为一体的国家公园建设新路径。

  青海正在坚定不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推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作为目前全国唯一三个国家公园在建省,三江源国家公园先行迈步,未来还将建设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湖国家公园也步入正式创建阶段,所以要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建设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以务实高效的工作积极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当好“排头兵”,推动青海加快打造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上走在前列。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过程中,已经摸索走出了兼顾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江源路径,但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将会对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拓展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更大维度,就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利用好重大战略“叠加”机遇和政策“红利”,充分发掘生态优势和潜力,积极探索生态价值产品转化路径,在生态价值、生态责任、生态潜力的辩证统一中,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画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最大“同心圆”。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