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昔日黑土滩 今日换绿颜

发布时间:2022-12-09 17:15:00来源: 光明网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作为黄河源头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平均海拔高4200m,是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治理重点地区。曾经,因过度放牧、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片特殊而美丽的高寒草地逐渐被黑褐色秃斑状裸露土地所替代。

  生态修复专家马玉寿研究员称高寒草地这种植被表层剥离后的次生裸地为“黑土滩”。专业上来说,“黑土滩”是高寒草甸植被极度退化一种体现形式,由于失去植被覆盖作用,与未退化草地相比,水热散失及土壤可侵蚀性增加。由草山变成的“黑土山”面临着更严重的生态问题。

  2018年,在青海省省委省政府和省林草局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马玉寿带领科研团队对黑土滩(山)集中发生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窝赛乡进行调研。2019年,技术团队在总结过去二十年草原生态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决定遵循近自然修复原则对窝赛乡的生态问题进行综合治理。近自然恢复是指基于生态学理论,通过科学有效的人工辅助及管理措施,依靠自然生态过程,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到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与地带性群落接近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恢复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守护绿水青山,再造美好家园,是达日县各族群众的心愿。为了让草原披上绿装,让黑土滩成为历史,2020年,林草管理人员、科技人员与农牧民共同向黑土滩宣战!

  技术团队在马玉寿研究员的带领下持续开展了乡土草种黑土山适宜乡土草种筛选、乡土草种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黑土山退化过程和机理、黑土山土壤肥力快速恢复技术等研究。研究发现在建植初期采用施入羊板粪等农家肥或者商用有机肥来改善土壤贫瘠的限制,在建植及后期管护过程中添加N、P元素,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使退化草地地下生物多样性尽快得到恢复,促进生态系统尽快重返自然状态。黑土滩植被修复过程中的人工辅助措施,如翻耕或免耕补播,可改变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种子库的萌发与更新,在植被修复后期的放牧利用过程中可进一步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得植被的植被群落结构接近区域草地生态系统。黑土滩混播人工草地冬季放牧利用率控制在50%左右,并采用施肥、毒杂草和鼠害防控技术可维持人工草地的稳定性。相较与轻、中度退化高寒草地,重度或极重度退化高寒草甸-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恢复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要辅助以人工措施恢复植被,在恢复草地生产功能的基础上可加速黑土滩退化草地恢复进程,实现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的近自然恢复。

  这些研究结果为退化草地治理提供了强有力地科技支撑。四年来,在青海省各级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达日县黑土滩(山)治理的面积以每年666公顷的面积增加,全县60%的黑土滩退化草地得到了治理,草原退化现象得到遏制,草原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和提升。

  2021年,青海省草原保护修复现场观摩会在达日县举行。观摩会上,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南这样说道:“达日县克服自然环境严酷、资金紧张、人才缺乏、技术薄弱等困难,全力推进草原生态全面保护、综合治理、系统修复,治理黑土滩122.5万亩、黑土坡7.5万亩,草原植被盖度从46.7%提高到58%,鲜草亩产从115公斤提高到213公斤,草原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增强,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样板”。

  如今,达日县作为青海推广黑土坡治理项目试点县,探索出了一套高寒退化草地黑土滩治理的达日经验,为全国高寒草甸修复治理工作提供了样板。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