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冬天的塔拉滩,蓝色的光伏板绵延“铺”向远方,一望无际。
每天下午5时,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上塔迈村牧民索南卓玛骑着摩托车,穿行在光伏板间,将羊群赶回圈内饮水,因为草的长势好,“光伏羊”膘情也好。
“10多年前,哪有这个景儿?一起风,风夹沙,从一早开始刮,到晚就没停过。”索南卓玛感慨万千。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6年,整合原太阳能生态发电园区和恰卜恰工业发展园区集光伏、风力发电和工业加工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在塔拉滩拔地而起,现入驻企业124家,全部是新能源企业以及相关工业加工类,成为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太阳能生态发电园,也是世界上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
园区内的“光伏羊”原本是为解决无人锄草、火灾隐患大的问题,却“无心插柳柳成荫”,为周边牧民提供了优质的天然牧场,并延伸发展了“牧光互补”的新模式,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索南卓玛就是受益者之一。
如今,曾经的“不毛之地”上摆开着3028.5平方公里的光伏产业阵容,比肩接踵汇成“蓝色海洋”,光伏板浩瀚万顷,如湛蓝的湖水波光粼粼,令人震撼。
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切羊感慨地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越发觉得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性,觉得清洁能源建设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不可替代性,也更加觉得确保能源安全、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发展紧迫感。”
自将“三江源”生态保护概念引入清洁能源领域,提出在荒漠和半荒漠化地区实施“绿电三江源”工程设想后,园区内每个人心中都“憋”着一股劲儿,那就是全力打造水、光、风、地热、储能“五位一体”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发展格局,并在打造清洁能源高地建设中走在全省前列。
如果说发展绿色能源是圣洁海南的优势,那么绿色能源带来的生态“红利”就是海南州绿色发展的底气与骄傲。
据统计,通过建设,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内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植被盖度恢复到80%,水源涵养量大大增加,牧草产量达到11万吨,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呈现“双下降”趋势。
原本在当地牧民群众眼中的劣势,在清洁能源发展中,变为不可多得的优势。
“干旱少雨、风蚀严重、超载放牧、蒸发量大是造成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光伏板建成后,强风刮过时有了遮挡物,风速和晴天天气下的蒸发量平均降低了50%,土地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便于植被的恢复。光伏板立起后,甚至一些不长草的地方慢慢长起了草,最高的能达到1米。”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海南新能源发电部副总经理李炬介绍说。
风沙止住了,草长起来了,荒漠化、半荒漠化的土地慢慢有了绿意本是件好事,但却给发展光伏的企业增添了新的烦恼。草杂乱无章地生长,遮挡住了光伏板,降低了光伏板发电的转化率,并且修剪杂草也要花费更多精力。
为此,越来越多的“光伏羊”开始“上岗”,这些羊儿在帮助园区的工人们除去杂草的同时也喂养了自己。海南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司杨介绍,“光伏羊”养殖项目有效促进了农牧民群众增收,目前园区内有养殖电站21家,养殖规模约2.3万只。
为了让羊儿能够畅通无阻地吃草,园区内光伏企业统一开展了光伏支架形式的研究,将光伏组件的离地间隙由原来的0.5米抬升到1.2米,拓宽了牧道,无形中为羊群筑起了“绿色通道”。
最贫瘠恶劣的地方,往往开出最惊艳的花,这也是沙漠光伏带给世人的美好愿景。
新能源发展势头迅猛,正在成为全球绿色发展的潮流。据统计,海南已突破“两个千万千瓦”(2548万千瓦)的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省装机容量一半以上,累计发电量突破50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年均节约标准煤1460万吨,年均减排二氧化碳近4000万吨、二氧化硫1.22万吨。
如今,沙洲变成了绿洲,曾经98.5%的塔拉滩沙化土地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能源行业统筹推进能源保供和绿色转型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集光伏、风力发电和工业加工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更要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政治责任,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今后要主动把握和引领新一代能源技术的变革趋势,大力推动建设清洁低碳、乡村振兴战略等有益探索。”切羊说。
而这种探索就是园区创新“光伏+乡村振兴”的模式,目前新能源发电区已提供3349个公益性岗位,对缓解社会就业起到了推动作用。就以索南卓玛所在的上塔迈村为例,年收益实现30万元,而这种收益将连续保持20年以上。
同时,海南州投资3.44亿元实施173个贫困村50.5兆瓦的光伏扶贫项目,扶持带动全州贫困户7269户,年收入6000万元,投资7.3亿元建立100兆瓦扶贫光伏项目,全省3333户贫困户每年收益1000万元,实打实为全省乡村振兴作出了“海南贡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90多种青海“稀缺优”农畜产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
12月27日,“大美青海 稀缺优品”2022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推介会在深圳市海吉星消费帮扶中心举行,重点展示展销了来自青海10大类90多种高原特有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现场意向采购签约超3000万元。 [详细] -
青海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26日,记者从青海省人民政府获悉,该省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从供给、消费、固碳“三端”发力,突出青海特色,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详细] -
西藏自治区级首批“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揭晓
近日,西藏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举行西藏自治区级首批“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授牌仪式。仪式宣读了《关于公布西藏自治区级首批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引导名录的通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