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林”之美不止于林
2023年年初,记者顺着蜿蜒的公路向海东市乐都区共和乡桦林村驶去,快到村口时,就见到一片又一片茂密的白桦林,桦树挺拔舒展的身姿和独具特色的白色,为山林增加了一抹亮色。
桦林村的村名源于村里的130多公顷白桦林带,它们默默扎根于山间,守护着村里的一方水土和人们。村民也用心守护白桦林,人与树共同在祁连山下生长。
今年54岁的哇有新是桦林村党支部书记,自小在桦树林里玩耍长大,对家乡的白桦树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的记忆里,父辈及早前的村民取暖做饭都习惯烧桦树的枯枝,但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会儿经济困难,村里人买不起碳,就成片砍伐树木当柴火烧,有许多老树就在那个时候倒下了,桦林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里面的很多野生动物也逐渐销声匿迹。”哇有新说,看着满目疮痍的树林,村里的老党员们首先站出来。
自2000年起,华林村的党员主动承担起保护桦树、恢复桦林的责任,“一边指导大家给树木修枝,一边引导大家在春秋季补种树木。”哇有新说,那些年他的父亲就带着他,在自家房前屋后和林地里栽了一百多棵树。在党员们的教育下,村民都开始主动地植绿护绿,如今村里那些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桦树,都得益于他们的保护。新生的桦树也已成林,村民视同养大的孩子一般呵护有加。
桦林村地处祁连山南麓脚下,保护生态环境尤为重要。据共和乡党委书记袁有成介绍,当年村民出于不忍而补植树木的行动延续多年,近年来在乡党委和政府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成了桦林村每年的常态化义务植树活动。“生产生活要建立在不毁树、不糟蹋自然的前提下”成为了大家的共识,由此带来的变化也让每个人倍感欣喜。
桦林村人齐万恩,2021年1月成为了共和乡的一名护林员,负责巡护本村的白桦林。“现在完全没有乱砍乱伐的现象了,山上野生动物很多,狍子经常跑到山下饮水,田地里经常能看见旱獭、野鸡刨食。”齐万恩笑呵呵地说。
如今,美丽的白桦林依然留有原始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成为村民们的家乡珍宝,也为他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共和乡紧抓乡村振兴的发展契机,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和林业资源的前提下,寻求绿色发展之路,适度开发生态旅游业,打造桦林村“美丽经济”。“我们将推进林旅融合发展,振兴第三产业,发展民宿、农家乐,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袁有成说,桦林村人创造的生态美会给他们带来不止于林的更多生活美。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织牢水生生物保护网建设人鱼和谐新家园
近年来,青海省加快构建长江、黄河、青海湖重点水域禁渔期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禁捕管理各项举措,积极开展土著鱼类增殖放流,强化水生生物资源及渔业水域环境监测。[详细] -
青海省发展改革委深化金融领域务实合作助推黄河流域保护发展
1月27日,记者从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2022年,省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开行青海分行深化务实高效的金融合作,全年共向黄河青海流域相关项目发放贷款115.5亿元。[详细] -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持续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推动祁连山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完成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任务、昆仑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前期工作,推动设立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