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砥砺奋进谱新篇 风正扬帆再起航

发布时间:2023-01-31 10:13:00来源: 西藏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那曲市色尼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突出抓好“四件大事”,在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色尼实际的发展路子上阔步前进,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色尼奠定坚实基础、创造良好条件。

  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从2012年的9.57亿元到2021年的73.87亿元,保持稳步提升;财政总收入从2012年的4.55亿元到2021年的27.32亿元,增长6倍;特别是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公路里程增加到1710.73公里,乡镇道路通畅率达100%,建制村通达率达100%、通畅率达78%。进入新时代,色尼区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经济发展逐步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从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到那拉高等级公路通车,色尼区并入“拉萨3小时经济圈”;从不稳定供电到并网稳定供电,群众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从传统牧业到以嘎尔德为龙头的现代牧业转型发展,让群众腰包鼓起来;从通信网络差到建制村光纤、移动信号覆盖率100%,让群众生活更加便捷高效……色尼区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既有速度又有质量的新阶段。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5692元增长到2021年的16247元。进入新时代,色尼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工作都向民生领域聚焦发力,民生福祉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文化、养老、饮水安全等实际问题,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13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可以享受各类政策的群众执行普惠性政策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情况,争取援藏支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探索出一系列惠民利民的好做法、好经验;包虫病筛查10.75万人,免费治疗307人,色尼区被列为全国包虫病综合防治干预点和自治区综合示范区;成功开通“3991580”色尼区市民服务热线,为更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倾听民声、化解矛盾、抗击疫情提供新方法;成功建设“空中课堂”“智慧教室”,通过“网络+”实现与援藏省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浙江建立异地就业服务点,累计实现28名那曲籍高校毕业生就业,成功开辟异地就业新局面。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进入新时代,色尼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中央和自治区环保督察、生态环境部西南督察局、“绿盾2019”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为契机,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罗马镇13村、14村采石场等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切实将负面典型案例打造成生态修复的正面典型;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河(湖)长制全面推行,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12个乡镇通过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市级核查;“厕所革命”“市容村貌综合整治”“美丽乡村”活动全面开展,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党建工作不断加强。进入新时代,色尼区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以规范色尼区委常委会和全会为着力点,以加强色尼区委班子作风建设24项具体举措为抓手,立足色尼区实际,提出“党建引领强基础、依法治区促公正、诚信色尼树文明、经济发展惠民生”总体工作思路,并通过完善区委议事规则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切实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政治巡察全覆盖,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学习贯彻党内法规体系为抓手,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目的,以推广“色尼先锋”智慧党建系统、规范党组织设置和运行为突破口,进一步推动了各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形成了结对帮扶日、党员志愿服务日等“党建促脱贫”的好经验和“一体四翼”的党建新格局。截至目前,色尼区共有基层党组织305个,党员8974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占95.4%,党员干部有2570人,干部交流力度不断加大,选人用人满意率持续提升。

  下一步,色尼区将抢抓历史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自治区党委、那曲市委发展战略,将其打造成西藏最高海拔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市的“首善之区”,做到“四个敢为人先”,打造“四个色尼样版”,为抓好“四件大事”、为建设“四个示范市”承担起色尼该担的责任 、作出色尼该作的贡献。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