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青海:绿肥养土 农田更“绿”

发布时间:2023-02-09 10:33:00来源: 青海日报


樱桃间作绿肥。记者 潘玲 摄


撂荒地上撒绿肥种子。记者 潘玲 摄


绿肥实用技术培训。记者 潘玲 摄


研究绿肥生产工作。记者 潘玲 摄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面积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问题。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建设高标准农田……一直以来,青海省突出抓好耕地质量保护和地力提升。发展绿肥事业,也是这个目的,并以此生产出绿色有机的优质农畜产品,让广大农牧民从赖以为生的地里刨出更多的价值。

  以绿养绿 恢复地力

  如果在秋天时来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盐昌村,山跟前的高原有机独头蒜种植基地里,黄色的土地被厚厚的绿肥箭筈豌豆覆盖着,为大地添上一抹绿意,还有奶牛漫步其间觅食。

  农业大学研究生出身的互助县副县长马晓东对记者说:“种植要讲科学,有机种植离不开绿肥。”

  据他介绍,这个39公顷的高原有机独头蒜种植基地是青海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规模化独头蒜种植基地,原本是荒地和林地。对于走“有机”这条路来说,与一般农田相比,荒地和林地反而有其优势,不用经过几年的有机转换就可以进行有机认证。当然,荒地和林地在地力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在独头蒜收获后,在地里种上了绿肥。

  “2022年我们与互助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郭雄研究员合作,在大蒜收获后先复种了3.33公顷绿肥看效果,希望通过绿肥翻压还田,改良土壤,减少病虫害。”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土肥所专家、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西宁综合试验站站长韩梅告诉记者,大蒜复种豆科绿肥,可以减少氮肥的施用,根茬还田后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镜头转向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马克唐镇。离黄河不远的沙塘村有20公顷土地已经撂荒12年,主要原因是缺水,需要从黄河里抽水浇地,种植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2022年夏天,为了培肥土壤,这些撂荒地全部种植了绿肥毛叶苕子和箭筈豌豆。

  为加强耕地保护和利用,防止耕地“非粮化”,西宁综合试验站与实施轮作休耕、撂荒地治理的尖扎县农技推广中心紧密协同,积极推动绿肥技术应用、土壤质量评价等工作,通过种植绿肥箭筈豌豆等,解决土地撂荒问题。

  “你看这些撂荒地,还有不少砂石,整治后土壤是相对贫瘠的,但是单纯使用化肥的话容易造成农田微生物群落结构单一、团粒结构缺乏、易板结等系列土壤问题,从而影响土地的持续生产能力。这个时候,土壤有机质提升是关键,我们的建议是通过一次性配施商品有机肥和腐植酸肥料等物料,然后种植翻压绿肥,加快土壤快速熟化。”韩梅表示。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西宁综合试验站根据区域特色和发展规划,积极与推广部门对接,结合耕地质量提升、有机肥替代化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等工作,大力示范推广绿肥种植。

  记者了解到,青海省盐碱地入样图斑面积近320万公顷,包括盐碱耕园地15.18万公顷、盐碱荒草地近305万公顷。2022年,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工作和盐碱地土壤普查工作开展以来,青海积极推进了相关外业调查采样工作。这么大面积的盐碱地,设想一下,如果能改良一些出来使用,将会增加耕地面积,在原本不能种植的土地上耕耘出新的可能。

  对此,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西宁综合试验站的专家也开始做相关文章,他们和共和县的相关部门展开合作,试着在盐碱地上种植绿肥,看看效果如何。

  “种植绿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自身调节水、肥、气、热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作物生长环境。”省农科院土肥所所长孙小凤表示。

  为了推动工作,省农科院土肥所将绿肥产业纳入青海省“十四五”农牧业发展规划,将“退化土壤绿肥改良”和“生地绿肥熟化技术”列入青海省耕地质量建设和新增耕地建设项目中,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发展“绿肥+”产品

  2月初,在绿肥生活馆微店里,记者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绿肥+”产品,有云南的绿肥茶叶、贵州的绿肥火龙果、湖南的绿肥紫云英蜂蜜、四川的绿肥柑橘、新疆的绿肥香梨、浙江的绿肥香米等等。

  来自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绿肥枸杞系列和青稞米、藜麦,还有来自贵德县的绿肥冬麦面粉、青稞粉和挂面也在其中。在产品评价区,有这样的评价:“给爸爸妈妈买的枸杞,选对了。下单了绿肥生活馆的青海枸杞,一对比才知道这款绿肥枸杞是真好。”“绿肥枸杞安全放心。”“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全麦面粉,口感很细,有麦香味,吃得放心!”

  通过绿肥专家们的努力,青海的“绿肥+”产品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西宁综合试验站在海东市、德令哈市、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重点示范了果园(樱桃、苞谷杏、枸杞)间作绿肥,提出“绿肥+”果品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支撑实现县域“绿肥+”果品提质增效,实现“绿肥+”价值转化,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提供了技术支撑。

  德令哈元盛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崔莉说:“自2020年以来,每年在枸杞行间种植绿肥13.33公顷,有效地起到了田间覆盖抑制杂草生长、保水、保肥、提高水肥利用率等作用。生产的枸杞品质更佳,并取得了绿色证书。与绿肥轮作生产的青稞、藜麦,品质优,口感好,产品在绿肥生活馆微店得到了全国各地客户的好评”。

  在贵德县黄河谷地的红柳滩村,有一片53.33公顷的苞谷杏果园。2022年,果园出产的10万公斤苞谷杏,被一个一个单独包装后装进礼盒,销往江浙沪地区。果子因为品质好,受到市场好评。

  “果园处于黄河河谷冲积带,产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雨热同期。但土壤是黏土,透气性差一些,改变这个情况,就要靠种植绿肥,使用有机肥之类的。”果园负责人滕乐知告诉记者。这几年,他们和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西宁综合试验站合作后,每年都会在果树间作绿肥箭筈豌豆、二月兰,收割翻压增强土壤肥力,以此一点点改善土壤,土壤好了,果树就好,果树长好了自然就有好果子。

  再回看互助县高原有机独头蒜种植基地,静谧的大地正为新一年春的复苏积蓄勃发的力量。副县长马晓东告诉记者,2022年收获不错,基地获得了美国、欧盟有机认证证书,成为互助县首块大规模、标准化有机认定基地,并通过江苏东方黎明集团实现了对美国和欧盟的独头蒜出口,开始显现这个产业的积极效应。而绿肥种植将为实现高原有机独头蒜标准化、绿色化种植发挥更大作用。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