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民生考卷 托举幸福生活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加民生投入,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在山南市错那县吉巴门巴民族乡,大家通过电视、网络时刻关注着全国两会的进程,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大家对过去五年的发展成就感同身受,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期待。
吉巴乡吉巴村党支部书记古如旦增说:“得益于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村里新建了小康房,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贫穷落后的面貌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家家户户都办起了农家乐,旅游业发展得有声有色,村里的荞麦加工合作社经营得越来越红火,生产的‘门隅甘露’荞麦酒非常畅销,每年能给村里带来11万元的集体收入,还实现了群众就近就业,全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十足。”
吉巴乡让村村民扎西坚参说:“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对我们边境乡村来说是重大的发展机遇。村里的荞麦田、让荣湖景区等是我们的资源优势,今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再加上我们自己的团结奋斗,我们村一定会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和谐。”
自2002年林芝举办首届桃花旅游文化节以来,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逐步走上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业,近年来,在林芝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扶持下,该村以“整村推进、村景合一”的思路着力打造“桃花村”品牌,统一经营桃花林,兴建游客接待站,逐步推进人畜分离、造林绿化、庭院改造、道路硬化、管网入地等工程,完成了从村庄到景区的蝶变,引得游客纷至沓来。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介绍说:“目前,我们正在整合思路,拟通过探索推出精品民宿、文创产品等,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产业要素,进一步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发展。”
巴松错景区导游次仁央宗的家坐落于工布江达县错高乡错久村。7年前,次仁央宗来到巴松错景区担任讲解员。怀揣致富梦想的她几年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加上景区发展势头强劲,其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好。
自2017年打造巴松错5A景区以来,林芝市进一步加大了对当地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就业帮扶力度,先后吸纳贫困群众50多人实现就业,以旅游带就业促增收,让大家吃上了“旅游饭”。仅次仁央宗生活的错久村,在景区工作的就有20多人。 “我自己每个月基本工资4500元,算上提成,最多时一个月有7000多元的收入。我父母在景区做环卫工,丈夫在景区做安保,他们每月也有近4000元收入。”谈起家里收入状况,次仁央宗一脸幸福,获得感十足。
“近年来,日喀则市民政局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围绕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不断夯实‘兜牢民生底线、优化社会治理、服务民生保障’基础,以为民之心答好民生考卷。建立健全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1.9万余人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不断优化‘一老一小’工作,着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市1797名特困对象得到妥善安置;进一步巩固拓展孤儿集中收养成果,将全市在籍孤儿全部纳入收养体系,无人抚养儿童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有效保障儿童基本生活。”日喀则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毛崇华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清单化、具体化推进社会救助、基层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全力推动日喀则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水美“江南” 水润民生
如今的林芝,水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水利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全面建立,“水美林芝、水润民生”治水兴水新画卷徐徐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林芝市聚焦规划引领和体制机制法治基础建设,推动水利改革向纵深推进,...[详细] -
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扎西巴珠: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详细] -
迁新居光发电 山东干部让草原牧民生活大变样
冬至刚过,数九寒天。在距离青海湖60公里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草原泉吉乡,切吉村的牧民才项多杰家宽敞明亮,暖意融融。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