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达孜区:乡村旅游提质增效 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发布时间:2023-06-05 10:54:00来源: 拉萨日报

  近年来,达孜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新、产品升级、服务优化,越来越多的旅游村、旅游小镇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而乡村旅游也成为人们放松身心、寻觅乡愁的重要选择。

  近日,记者来到达孜区章多乡恰村看到,一幢幢彩色藏式民居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西藏首个3D壁画村。该村房屋外墙全部绘上了主题鲜明的壁画,美丽的藏族姑娘、务农的农家妇女、草原上悠闲的牦牛、紫色的薰衣草……栩栩如生的壁画与恰村优美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宁静和谐。据了解,该壁画工程为恰村“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生态宜居建设项目子工程,共涉及恰村83户村民房屋。通过壁画村的打造,该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如今的恰村正被逐步打造成为产业美、民居美、环境美、乡风美、生活美的五美乡村。近年来,该村依托良好的环境着力下好乡村旅游这盘棋。位于恰村的网红林卡自2018年运营以来一直热度不减,通过扩大规模、升级配套、提升服务,让网红林卡由“网红”变“长红”,激发了当地乡村游新活力。市民杨臻说:“我们去年来过这个林卡,这里空气好、环境美,特别适合带上家人、朋友一起来游玩。夏季天气炎热,来这里更加舒服,完全可以放松身心。”

  恰村网红林卡占地500余亩,现有57顶大小帐篷,可提供烧烤、戏水、游艇等服务,每逢周末节假日,许多市民游客都选择来这里亲近大自然,休闲放松。该林卡于2018年5月1日正式运营,是恰村村委会投入20余万元打造的村集体经济项目,共提供保安、保洁、服务员等就业岗位50多个,带动了村民就近就业增收。“以前我到处务工,工作不稳定,自从村里开办网红林卡后,我在林卡里就业,不仅有了稳定的工作,年收入约有3万多元,离家很近很方便。” 达孜区章多乡恰村村民扎巴桑说。

  2022年,该林卡日接待量最多为2000多人次,年接待量约12000人次,实现年营业收入170余万元,并全部给该村170户540人分红。“今年将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不断完善林卡相关配套设施,同时还将民族团结、基层党建等宣传内容带进林卡,引领服务提质升级,力争年收入突破300万元,相关收入分红给当地群众,带动村民共同增收致富。”达孜区章多乡恰村党委第一书记德吉央宗说。

  达孜区纯净生态采摘园与达孜区章多乡恰村网红林卡紧邻。

  这里是西藏首个无花果采摘园,目前,已成功种植10余个品种的无花果,市民游客来到该村可以一站式体验采摘、餐饮、亲子娱乐、林卡等游玩项目,为游客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旅游体验。

  该采摘园负责人张广涛告诉记者,采摘园共建设有8个现代化温室大棚,占地面积约10亩,成立至今年均发放务工工资约6万元。“我们采摘园有近5亩地种植无花果,年产量约15000斤,每年约吸纳本村村民400多人次参与务工。目前,采摘园二期项目计划发展大面积葡萄和草莓种植,带动更多村民在这里实现就业增收。”张广涛说。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达孜区将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来抓,支持有条件的村子充分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让乡村发展呈现蓬勃生机,进一步激活农村产业,从而提升旅游吸引力和游客体验感,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在广袤田野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多措并举 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

    “你们走的时候垃圾带走,那边有垃圾桶……”夏日来临,随着气温升高,市民群众走出家门,寻一清凉处,享受午后悠闲时光。在林周县热振国家森林公园,笛声悠扬,群众三五成群,坐在树荫下,聊天野餐,好不惬意。[详细]
  • 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最靓底色

    林芝市巴宜区更章乡生态园林建设卓有成效,“推窗见花、开门见绿”的生态产业不断从“规划图”变为“实景图”;山南市琼结县加麻乡把“颜值工程”推进到千家万户,户厕改造、垃圾分类池建设等工作实现全覆盖。[详细]
  • 2022年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监测表明,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定,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