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察监管发力、完善标准体系 青海守护“中华水塔”
湛蓝的天空、碧清的河水、美丽的净土……6月5日,是“六五环境日”,中新网记者从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该省生态环境质量在较高水平上持续改善,部分指标保持全国前列。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当日,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23年青海省六五环境日公益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西宁市举行。
督察监管联动发力
据悉,青海省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问题整改。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共检查企业7727家次,查处违法企业396家,行政处罚138起,罚款1554.26万元,实施四个配套办法案件10件。
青海省开展自然保护地内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疑似问题点位实地核查检查,对“绿盾”重点问题整改成效进行“回头看”,纳入国家“绿盾”重点问题台账的38个问题中已有36个完成整改。
同时,青海省基本完成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78宗退出矿业权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工作。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总体任务基本完成。
固体废物得到有效监管
青海省深入开展危险废物核查,出台《青海省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工作细则(试行)》等14项制度。西宁市、海西州、玉树州入选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据悉,青海省已完成危险废物排查整治三年行动,516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销号。将废弃危险化学品作为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安全生产大督查大整治,切实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核与辐射安全获保障
青海省严格核与辐射类行政许可审批,组织开展核与辐射安全隐患专项检查,完成全省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三年行动。
该省开展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核实工作,抽查101个基站监测报告、比对实测36个基站、抽点勘察51个基站,有效督促运营商落实环保措施,提高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完成放射性废物库累计收贮的385枚废旧放射源和5785公斤放射性废物向国家处置场的移交处置,切实降低全省辐射安全风险隐患。
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依靠法规,依靠制度,才能使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可靠保证。
《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于202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外,青海省制定印发《青海省排污许可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试行)》《青海省生态环境系统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青海省生态环境部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权责清单(试行)》《青海省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不公、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青海省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试行)》等。(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中华水塔”青海:省管河湖编修“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
记者17日从青海省水利厅获悉,作为“中华水塔”的青海省,对省管12条河流、4个湖泊、11座水库的“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进行修编,为保护源头河湖健康安澜奠定制度基础。 [详细] -
研究指“中华水塔”青海本世纪前20年冰川、湖泊“一缩一扩”
西北师范大学、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最新科研成果显示,2000年至2020年,“中华水塔”青海省冰川数量、面积和冰储量呈萎缩态势,湖泊数量和面积呈现快速扩张趋势。 [详细] -
“中华水塔”青海水资源管理:多元利用非常规水,开展地下水评估
青海省水利厅1日对外发布消息,作为“中华水塔”的青海省,为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将开展地下水状况调查评价、推进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快非常规水利用等。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