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强化大气环境智慧监测助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20 11:05:00来源: 青海日报

  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的“耳目”、环境预警的“哨兵”,既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不断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能力建设现代化,构建了“青海生态之窗”远程视频观测系统,建立了全省“天地一体”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多部门合作的生态监测工作机制。

  然而,随着生态保护监管范畴和环境治理领域的不断扩展,污染精准防治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减污降碳绿色发展模式的不断强化,对青海现有“天地一体”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借助第三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平台,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大气环境遥感团队签订“青海省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技术应用”项目,以提高青海省大气环境“天地一体化”立体监测能力,提升大气环境智慧监测水平。

  青海幅员辽阔,生态环境保护面积大且生态系统复杂、生态类型多样,因环境条件恶劣,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地面监测无法实现生态环境全覆盖、高时效的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实现对不同生态系统的整体高效监测。

  作为团队主要负责人的陈良富研究员基于对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的深度了解和掌握,敏锐地发现实现多要素、大范围、系统化的连续自动监测与质量评价,对提升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指出“卫星”是守护“中华水塔”的天眼,部署青海生态卫星助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双方共识。

  在项目团队精心指导下,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功部署1套环境遥感卫星数据接收处理系统,建成我国西北地区首个生态环境领域环境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站,用于接收和处理国内外主流环境遥感卫星数据,为大气污染精准防治提供支撑,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此外,团队负责人陈良富研究员还对我省正在实施的大气环境遥感监测平台建设项目进行了技术指导,确保平台有效支撑青海省大气环境管理工作。“卫星数据源+平台应用”的监测模式有效填补了我省环境遥感卫星数据接收能力的空白,实现了我省大气环境智慧监测,推动前沿遥感监测技术在我省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广泛应用。

  针对我省工业污染较少,但臭氧依然超标问题,空天院大气遥感团队与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我省多地开展草原和森林植被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现场监测,通过多颗卫星数据监测结果对比验证,并与国内12位权威专家研讨,首次计算了植被排放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首次分析了平流层臭氧地面臭氧污染的关系,为我省未来臭氧超标科学管控提供可靠依据及清晰目标。同时,联合申报的2023年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科技援青合作专项课题“青海省大气臭氧超标成因及管控对策研究”,成为指导实践的不竭动力。

  为推动人才项目效能高值发挥,双方还积极在带动本土技术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团队负责人陈良富研究员围绕“大气环境卫星监测技术进展及应用”为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开展线上专题讲座培训,开阔了监测人员技术视野。

  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把人才项目实施作为“练兵场”,依托“西部之光”等人才培养平台,派出技术骨干跟班研修学习,通过手把手、实打实的“传帮带”,稳定长效地建立起“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省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技术高端人才储备的摇篮。

  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窦筱艳说:“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应用交流学习,开创了‘能力建设+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人才项目合作新模式,为我省大气环境智慧监测以及污染防治攻坚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有力地推动我省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向国内一流快速迈进。”

  下一步,双方将继续在大气环境遥感监测关键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实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新跨越,全面提升我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能力,为青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