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格桑花
边境兴则边民富,边民富则边防固。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下,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引下,近年来,西藏坚持以解决稳边固边急需、边民群众急盼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深入实施固边兴边富民行动,让边境群众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爱国守边的意识强起来。
全区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成效如何?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程度如何?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跟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和乡村振兴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调研组,来到日喀则市康马县、岗巴县、定日县、吉隆县4个县走村入户开展调研采访。
环境改善生活美
调研组走进康马县少岗乡朗巴村,这里正实施卫生户厕改造项目,处处是热闹的施工场面。
2019年以来,西藏坚持从农牧民实际需求出发,全面推进城乡厕所新建改建工作,整体推进农牧区“厕所革命”,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日喀则市累计改造农牧区卫生户厕10.47万户,普及率75.31%。2023年,计划实施卫生户厕改造12078户,目前完成7104户,完成率达58.82%。
调研组得知,朗巴村已经有111户完成了户厕改造。在村民仓决家,调研组查看了厕所改造使用情况。“我们家的厕所2020年就改造好了,厕所很干净,没有味道,使用很方便。现在,村里正实施基础设施改造,要修下水道,要重新铺路。过几个月,村里的环境会大变样。”仓决高兴地告诉记者。
日喀则市大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其中一项工作,也是西藏边境小康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为改善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西藏采取特殊支持政策,大力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不断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
在吉隆县吉隆镇萨勒乡卡帮村,调研组遇到了村民格桑。“你家有多少人?收入怎么样?用水、用电能保障吗?户厕改造后用得怎么样?”调研组详细询问后,到格桑家实地查看情况。“现在我们能喝上干净的水,全天24小时都有电,不用担心水电问题。厕所改造后,用着十分干净、方便。”格桑说。
截至2021年底,西藏624个边境小康村全部建成。这624个边境小康村,村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如何,调研组在日喀则的各个调研点找到了答案。在西藏绵长的祖国边境线上,一个个偏远闭塞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边境各族群众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产业引领促增收
岗巴羊的生长环境在海拔4000米以上,食天然牧草,饮雪山之水,是自治区优良畜种之一。如今,已经成为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领头羊”。岗巴羊产业的发展以日喀则市岗巴县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县区。
吉汝村在岗巴县岗巴镇东部,平均海拔5050米,开办了“边放牧、边守边”的同心固边养羊合作社,带动群众增收。
“合作社现有1200只岗巴羊,2022年给村民分红39万元。现在,我们要逐步扩大养殖规模,收入一定能再增加。”合作社理事长次旺顿珠介绍道。
岗巴羊是日喀则拥有的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之一。在调研中,调研组发现,日喀则各边境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走出了一条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的致富之路。
旦增欧珠是定日县岗嘎镇残障人士民族手工业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曾获得“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称号。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实现稳定就业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愿望。在旦增欧珠的带领下,合作社吸纳116名困难群众和残疾人就业,年收入达到900多万元。
今年61岁的旺堆是定日县拉布龙村村民。2019年,腿脚不便的他来到残障人士民族手工业专业合作社学习新技能,开始了新生活。“我现在缝制的是定日县各个学校的冬季校服,每天忙碌而充实。如今掌握了增收技能,工作离家近,收入有保障,相信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吉隆县吉隆镇萨勒乡卡帮村距边境线0.9公里,平均海拔3900米。调研组在卡帮村全面了解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情况。“卡帮村的酥油远近闻名,一斤能卖到80元,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下一步,驻村工作队要发展边境特色产业,增加村民收入,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绘就干净整洁、生态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村长罗布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在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创建工作中,西藏边境地区因地制宜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边境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逐步拓宽,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幸福日子越过越美好。
旅游兴村人气旺
康马县朗巴村有一座至今有600多年历史的朗通庄园,如今成为朗巴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资源。
“朗通庄园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旅游景区。今年6月,朗巴村乡村建设项目完工,乡村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夯实了基础,也将进一步提升旅游助力村民增收的能力。”康马县少岗乡党委书记丹增阿旺告诉记者。
这里距离珠穆朗玛峰仅40多公里,是通往珠穆朗玛峰的必经之地,以前是有名的贫困乡。如今,当地群众依托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靠牦牛驮运和家庭旅馆走上致富道路。
多吉是珠峰牛头家庭旅馆的老板。“去年因为疫情影响,旅馆收入100多万元。今年游客很多,我的三层旅馆几乎天天爆满,有时游客需提前预订房间,预计能有300万元的收入。以前在家放牧,现在经营旅馆,收入大幅增加,感谢党的好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生活。”多吉告诉记者。
日喀则旅游资源繁多,文化源远流长,是西藏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近年来,日喀则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融合发展,着力推进生态游、红色游、乡村游,助力当地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吉普村离吉隆县吉隆镇三公里,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光、乡村风貌,群众“生态饭”越吃越香。调研组在吉普村走村入户,了解旅游带动群众增收等情况。
吉普村39户家庭中,有19户开办了民宿。民宿保持了统一的装修风格,有观景房、乡村小院、星空房。“我的家庭旅馆在吉普村村口,位置比较好。我还开了商店,卖各种饮料、煮土豆、鸡蛋、酸奶等。今年到目前收入1万多元,预估全年能有4万多元收入。”洛桑谈起自己的生意,很是开心。
爱国爱家护边疆
在岗巴县岗巴镇吉汝村,调研组一行遇到了吉汝村民兵排排长嘎罗布。
吉汝村距离边境线不足5公里,平均海拔5050米,年平均气温零下5摄氏度。在这样一个高寒缺氧的边境小村,像嘎罗布一样的边境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边防线上树立起了一座座坚实的界碑。
“没有稳定的国,哪来稳定的家。”这是嘎罗布经常说的一句话;“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做一名忠诚的戍边卫士。”这是嘎罗布写在笔记本上的决心。
对于嘎罗布是如何“做一名忠诚的戍边卫士”的,村民和一起巡逻的队员如数家珍——
嘎罗布身患疾病时,得知边防部队即将展开边防管控专项行动,立即拔掉针头、脱下病服,说服家人,主动请缨赶赴一线。到达边防管控行动任务点后,嘎罗布连续奋战10余天,致使病情雪上加霜,晕倒在岗位上。醒来后,他的第一句话,却是询问情况有无变化,在场几个同事听到后都眼含热泪;
儿子结婚时刚好赶上春节,亲朋好友都来帮忙筹备婚礼,唯独不见嘎罗布的身影。原来,每逢节庆的日子,边境巡逻便进入忙碌阶段,此刻的嘎罗布正带着队员巡走在边境一线。“没有边境的安宁,就没有安稳的生活。把边防守住了,孩子的婚礼就能更热闹!”面对亲友的不解,嘎罗布这样解释;
正在巡逻时,嘎罗布突发胃病,阵阵绞痛疼得他满头大汗,同行的队员多次劝他回家休息,他却随手抓起一把雪塞进嘴里,停歇了片刻,缓过神来说,“好多了。”然后扬了扬手,“你们没有我熟悉路线,走吧!”大家知道他性格执拗,既心疼又敬佩;
嘎罗布虽然文化水平低,却一笔一画写下了数十万字的笔记,每天按时阅读。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他将边防政策法规编成顺口溜、制成小册子,方便大家随时念、揣着学、带着悟。休息之余,嘎罗布走村串户摸清底数,分析研判固守边防形势,先后提出了民兵信息员队伍建设、民兵信息员奖惩制度等建议百余条;
……
百尺雪山百尺难,一寸国土一寸心。嘎罗布30多年如一日巡逻在边防线上,默默守护着祖国的边疆,先后被授予“维稳控边先进个人”“全国民兵工作先进个人”“神圣国土守护者 幸福家园建设者”突出贡献奖、“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这是一种爱国的守望;“我为祖国守边疆”,这是一种护边的担当。在绵延几千公里的边境线上,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放牧守边、安居乐业,在边境线上形成了“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生产是执勤、放牧是巡逻、处处有防范”的安全屏障。
一路走来,调研组在日喀则市4个县12个村的30户人家感受到,各族人民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在祖国西南边陲形成了一道道兴边富民的亮丽风景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日喀则警方严厉打击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活动今年上半年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8名
“野生动物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自然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生存状态同人类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长期以来,日喀则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进一步发挥食药环知森职能部门作用。[详细] -
日喀则:携手呵护绿水青山
近日,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人民武装部联合桑珠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官兵与江当乡、年木乡退役军人、民兵党员在雅江中游河谷黑颈鹤保护区开展“呵护绿水青山”主题党日活动。[详细] -
日喀则市萨迦县推动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行稳致远
近年来,日喀则市萨迦县紧紧围绕“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任务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两山”理念,全面实施扩绿、固本、增收战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