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热土 高海拔之恋|与时代同频共振,让盐湖边牧人“靠盐吃盐”的故事越讲越精彩
“加入适量的盐巴,饭菜会变得有滋有味。”不管是古时候还是现代,盐是民众的生活必需品,人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盐。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革吉县盐湖乡是纯牧业乡,并不产粮,但大自然赋予了盐湖乡得天独厚的盐矿资源。千百年来,盐湖乡牧民依傍在盐湖周边,感受着盐湖独特的风光,享受着盐湖的天然财富。
图为卡庆错盐湖 摄影:次旦拉姆
盐湖乡境内的鲁玛仁布错、吉嘎错、卡庆错是藏西地区最大的盐湖,被称为“章仓三湖”。虽然名字叫做“湖”,但记者走进卡庆错盐湖,站在湖边向远处望去,只见白茫茫的盐巴铺满了湖面,却见不到一点湖水。
据悉,早在1000多年前,已有50多家盐帮驻扎在那里,他们唱着采盐的民歌、说着采盐的谚语和暗语,以羊背驮盐的方式,将“章仓三湖”的盐运到阿里普兰、日喀则等地,在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上,孕育出了远负盛名的“盐羊古道”传奇故事。
图为布玛尔老人 摄影:次旦拉姆
今年78岁的布玛尔是盐湖乡羌麦村人,他从18岁起跟随父辈采盐。“那时,跟着盐帮,我们赶着羊群,边放牧边驮盐,风餐露宿,把盐运往各地,换回青稞、大米、糌粑等食物及各种做衣服的布料外,还能换回铜勺子、铜锅等生活用品。”布玛尔开始回忆道,有时还能换回红糖、冰糖等当时稀奇之物,但在那个交通运输不发达的年代,货物之间的买卖与交换都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布玛尔回想起他驮盐的经历:数百公里的盐帮之路全是步行跋涉、风餐露宿、充满艰险。沿途山高水多,自然灾害频发,时常也会有土匪出没,但最让布玛尔害怕的是下雨,羊被暴雨或持续降雨引发的洪水卷走,食盐也会被雨水冲刷消失,换来的粮食就会变少,那时人苦,羊更苦。
“当时我们往返一趟需45天左右,一年里春、夏、秋三个季节各去一趟,回想起当年驮盐路上的风声雨声,现在的日子,过得美着呢!”布玛尔的幸福生活是盐湖乡牧民生活转变的一个缩影。以前过过苦日子,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只要身体允许,他还会继续靠双手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并向周围的年轻人传授这一传统习俗。
2018年,当地这一羊背驮盐的习俗被收入到第五批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年,当地政府将成立于2005年的盐湖乡盐巴粗加工厂确定为扶贫产业项目,先后投入800多万元对该加工厂进行打造。
图为盐湖乡盐巴粗加工厂 摄影:次旦拉姆
图为盐湖乡盐巴粗加工厂一角 摄影:次旦拉姆
盐湖乡党委书记贡觉次仁介绍,目前,盐巴粗加工厂有厂房区和库房区,加工厂已成为一个集采盐、储存、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也注册了“盐羊古道”商标。
粗盐、热敷盐袋、足疗盐……这十几年,盐湖乡盐巴粗加工厂立足自身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的新产品,在包装设计、品质、品牌营销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盐湖的盐真正变成了盐湖边牧民致富的“宝贝”。
图为足疗盐产品 由当地政府供图
图为盐产品 摄影:次旦拉姆
“目前我们有简装盐、布袋盐、礼盒盐、足疗盐、热敷盐、浴盐6种产品,卖得还算可以,2021年销售额达108万元,经济效益日渐凸显。”贡觉次仁说,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让盐湖边牧人“靠盐吃盐”的故事越讲越精彩。
“下一步,我们按照市场需求升级现有产品,并计划开发牙膏等新产品投入更大的市场。” 贡觉次仁说,“这一项工作完成需要寻求合作伙伴,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等各项环节,充满挑战,一旦挑战成功会有效提高盐的附加值,经济效益极其可观。”
此外,对“盐羊古道”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也是当地增收计划之一。贡觉次仁介绍,当地将充分利用“盐羊古道”独有历史、文化和盐湖乡境内岩画、古遗址等资源禀赋,打造“盐羊古道”旅游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让当地牧民享受到更多的发展红利,让他们的生活越过越幸福。(中国西藏网 记者/次旦拉姆)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500架精密无人机“点亮”青海海西德令哈
2日晚,在位于柴达木盆地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来自江苏的500架精密无人机在巴音河夜空展开协同“舞蹈”。[详细] -
第十届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正式启动
7月19日晚,2023年第十届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启动大会在西宁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赛事执委会领导、评委、车企代表、明星运动员代表、车手代表,以及媒体代表欢聚一堂。[详细] -
青海格尔木首次开通至敦煌铁路客运列车
6日,记者从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藏集团公司”)获悉,每年夏季是青海和西藏的旅游旺季,为满足旅客暑期出行需要,该公司决定加开格尔木至敦煌、西宁(格尔木)至拉萨临时旅客列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