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林芝市:守护生灵 和谐共生

发布时间:2023-10-26 10:18:00来源: 西藏日报


被林芝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救助的受伤岩羊在慢慢恢复。(林芝市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唐古拉山脚下的藏原羚。 记者 赵书彬 摄


在唐古拉山以北的草原上,成群的藏野驴在觅食。记者 赵书彬 摄

  为野生动物撑起“保护伞”

  记者 胡文

  雪山巍峨、林海苍翠,林芝生物多样性丰富,保存有许多珍稀、特有和古老的类群,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全市分布有哺乳类动物63种、鸟类动物232种、爬行类动物25种、两栖类动物20种、昆虫已知种数超过2300种,其中滇金丝猴、云豹、蟒、黑颈鹤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96种。

  为有效维护林芝市野生动物资源安全和生态平衡,林芝市林业和草原局多措并举,加强野生动物保护。2020年,在巴宜区、工布江达县、朗县等3家农牧民养殖合作社加设刀刺网围栏950米,为遭受狗熊等猛兽入户肇事的农牧民发放刀刺绳43万米,用于群众住宅及村庄重要沟口的安全防护。2022年,林芝市林业和草原局开展了林芝市野生动物肇事防护试点项目,在工布江达县开展防猴试点,以不断积累经验,争取逐步在各有关县区推广。

  同时,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和部门协作工作,新建大型野生动物保护宣传牌3个,有效加强了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和防护工作。牵头印发《林芝市部门间野生动物保护协调工作组工作方案》,建立林芝市12家单位部门间野生动物保护协调工作机制,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林芝市下辖市、县区也参照市级建立部门间野生动物保护协调工作机制,有效发挥了野生动物保护各成员单位职能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野生动物补偿资金和肇事保险赔偿标准,扎实推进林芝市野生动物肇事补偿保险工作,林芝市林业和草原局探索建立了适合林芝市实际的野生动物肇事保险管理机制,形成了“六制、五必须”管理措施,有效提高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政策的时效性、精准性。优化简化了3项理赔程序,并将理赔时效从一年逐步压缩到半年、一季度,最终达到按月赔付,2010年至2022年,共赔偿6792.43万元。

  此外,林芝市林业和草原局坚持“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的原则,对野生动物肇事造成农牧业严重损害或者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安全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六条第二款,按程序及时上报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申请猎捕,及时有效减轻野生动物侵害。

  2021年8月和11月,林芝市林业和草原局委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分两次前往巴宜区、工布江达县、朗县和波密县进行野生动物致害现场调研。2023年5月,林芝市林业和草原局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工布江达县、朗县,就野生动物肇事情况深入调研,为进一步做好野生动物致害提供决策依据。此外,市级财政每年拨付39万元用于野生动物的收容和救助。

  “我们不断加强种群资源调查,2022年,我局投入100万元开展全市黑熊和鬣羚种群动态资源调查,进一步摸清黑熊种群数量、分布情况和种群动态,为科学有效预防黑熊肇事提供有力支撑。”林芝市林业和草原局野保科科长吴鹏举介绍。

  那曲市:

  用心用情维护生态环境

  记者 赵书彬

  唐古拉山以北的109国道上,车流奔驰不息,一派繁忙景象,俨然是现代交通物流一道流动的风景。而就在国道的两侧,不时可以看见藏原羚、藏羚羊、藏野驴在悠闲地啃食牧草,成为南来北往的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景象。

  交通的流动,车轮滚滚,成群的野生动物却悠闲自在,一动一静中,生动地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2015年以来,西藏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行体制机制改革,充实管护力量,设置专业管护站,组建专业管护队,全面提升管护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安多县共设有十座专业管护站,已经全部建设完毕并投入运行,从牧民群众中聘请120人成为羌塘专业管护员。

  开呀玛专业管护站位于安多县岗尼乡境内,海拔5120米,距离乡政府所在地80余公里,负责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00余平方公里的管护任务。该站站长普曲的足迹踏遍了管护站巡护区的每一片土地,他说:“刚开始的时候,家人朋友都劝我选择一份更好的工作,我也曾想过为了家庭放弃管护员的工作,但是看着草原上奔跑的藏羚羊、悠闲吃着草的野牦牛,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有意义,我一定要、也一定会坚持下去。”

  巡遍保护区的每一寸土地、保护野生动物,是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员的天职。按照要求,各专业管护站要确保每个月组织一次大型巡逻(巡逻里程为50—60公里),组织3到5次小型巡逻,做好巡逻笔记。同时,充分利用巡护的契机,深入群众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引导牧民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

  自设立专业管护站以来,安多县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长期进行的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工作,为保护区的基础资料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持。组织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牧民群众对自然保护区的重视。

  2022年,安多县措玛乡境内首次发现了白唇鹿活动的踪迹。据之前的科考观察发现,安多县白唇鹿种群主要活动在唐古拉山以北区域。而这次在唐古拉山以南的措玛乡首次发现白唇鹿,印证了藏北野生动物保护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

  那曲市安多县所属的唐古拉山区域,雪山耸立、大地辽阔,山湖草水间有藏羚羊、藏野驴、藏原羚、黑颈鹤、斑头雁、野狼和白唇鹿等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彰显着羌塘草原旺盛的生命力,体现了当地群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高度重视。

  唐古拉山,野生动物的家园。安多正用心用情,依法守护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阿里地区:

  全力护卫共同的家园

  记者 温凯 洛桑旦增

  2017年12月,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嘎修站站长次旦琼珠在无人区巡护过程中,因为车辆陷入冰河动弹不得,第一个跳进河里抢修,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战依然无法让车辆脱困,只得带着队员们徒步一晚,走到30公里外有手机信号的地方才脱险。而他的双脚此时已经动弹不得,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不得不切除了10个脚趾。

  “从选择这份工作开始,我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虽然现在因为身体原因没法参与巡护了,但我依然想继续做下去。”次旦琼珠说。2022年,他被国家生态环境部授予“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次旦琼珠的事迹是阿里地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阿里地区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累计投资1.51亿余元,建设37个管理站,组建37支管护队伍,聘请390名管护员。

  加强对各自然保护区管护人员日常管理与指导,定期开展巡护及野生动物救助工作,加大保护区进出人员管理、野生动物疫情监测及打击非法盗猎和采矿力度。联合那曲市林业和草原局、那曲市各县林业和草原局开展联合巡护,积极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主动督导兑现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资金,加大各类刑事案件查处力度,全地区破坏野生动植物案件数量逐年下降,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全力筑牢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阿里地区管护员年巡护里程达330万余公里,收缴各类野生动物产品2163头(角、只),救助珍稀野生动物423只(头);检查过往车辆2.1万余台次,开展联动执法14次,检查野生动物活动区域675处、集贸市场990处、餐饮场所6883家;开展普法教育172次,监测物种包括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岩羊、藏原羚、狼、狐狸、雪豹盘羊等11个物种。通过多方巡护巡逻,严厉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分子的不法行为,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阿里地区全面开展热帮河流域、噶尔河流域两个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累计投资3951万元,共建设管理局2个、管理站9个、管理点4个、检查监测站2个、宣教及访问中心2个,修建巡护道路9公里、瞭望塔4座,完善了管护基础设施,提高了管护能力。开展玛旁雍错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完成投资2500万元。开展各类自然保护区申建工作,完成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100万元,完成了9个地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科学考察报告的编制工作,为9个地级自然保护区晋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阿里地区积极为藏羚羊迁徙“保驾护航”,在藏羚羊产仔季,每年组织普兰县林业和草原局在藏羚羊迁徙主要通道219国道马攸木段,定点不定时巡护、疏散人员、管制车辆、发放宣传册,共出动人员150余人次,出动车辆42台次,发放宣传册3200余份,每年使3万余只藏羚羊成功穿越219国道,不仅提高了游客和当地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还确保了藏羚羊在产仔期正常迁徙产仔。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