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湖20年 濒危物种青海湖裸鲤恢复至原始资源量35.6%
每年冬天,数千万尾青海湖裸鲤鱼苗在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越冬,期待着来年夏天被放流至青海湖。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数字显示,青海湖封湖育鱼启动20年,青海湖裸鲤资源量已达到原始资源量的35.6%,创保护以来的新高。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青海湖裸鲤作为青海湖流域的关键性物种,对维系青海湖流域“水—鱼—鸟”生态链和生物多样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4年被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列为濒危物种。
资料图为2022年航拍夏日青海湖。中新社记者 李江宁 摄
因青海湖裸鲤体形较大,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成为20世纪60年代中国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主要捕捞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强度的捕捞和青海湖周边拦河筑坝等人类活动影响,导致青海湖裸鲤资源严重衰退。到2002年青海湖裸鲤资源量为2592吨,仅为原始资源量32万吨的0.81%。
为保护青海湖裸鲤资源,青海省人民政府于2003年起实施为期十年的青海湖封湖育鱼零捕捞政策,在中国鱼类资源保护史中尚属首次。随后,青海省人民政府分别于2010年,2021年又继续开展两次为期十年的青海湖封湖育鱼。截至2022年,青海湖裸鲤资源量恢复到11.41万吨,是2002年的44倍。
资料图为2020年12月28日拍摄的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循环水恒温育苗车间。 中新社记者 李江宁 摄
自青海湖封湖育鱼实施以来,青海省不断强化科技支撑,提升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成效。据悉,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规模稳步提升,从2002年的300万尾增长到现在的2000万尾,放流规格由每尾5克增加到每尾10克,截至2023年已累计放流2亿尾。
目前,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呈上升趋势,增殖放流对青海湖裸鲤资源量恢复的贡献率为23%。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拉鲁湿地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近日,记者从拉鲁湿地管理局获悉,根据《湿地保护法》和《国家重要湿地认定和名录发布规定》《国家重要湿地确定指标》等相关要求,经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详细] -
青海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一组数据带你看
近日,记者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了解到,青海湖流域生态功能不断恢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主要表现为“三增、三减、一不变”,高原独有的“草-河-湖-鱼-鸟”共生生态链趋于平衡。 [详细] -
青海海北国家公园示范州建设:空间布局更科学 生态底蕴更彰显
“自去年青海海北州启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州建设以来,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基础配套更加完善,生态底蕴更加彰显,'两山'转换路径有效拓宽,生态理念深入人心,体制机制更加完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