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地球褶皱”里的振兴故事
2024年第一天,在西藏东南部的绝壁幽谷间,冬日里的阳光分外和煦,来自天南海北的工人们正铆足干劲建设国家“藏电外送”输电架网骨干电源电站——玉曲河扎拉水电站。
工人在引水隧洞内钻孔,准备爆破。新华社记者关明辉 摄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玉曲河畔,各式各样的工程车辆在山间穿梭,工人们忙个不停,有的在引水隧洞内钻孔,有的在厂房基坑里挖土,还有的在边坡上布设被动防护网……
“这里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站在西藏昌都市左贡县碧土乡扎郎村的观景台前,西藏大唐扎拉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工程部副主任梁俊涛说,“玉曲河在这里形成一个马蹄形大拐弯,‘马蹄’两头之间的河道天然落差极大,我们只要对它进行截弯取直,就能获得大量电能。”
据介绍,该水电站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39.46亿千瓦时。
投资超百亿元的玉曲河扎拉水电站项目在施工阶段显著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记者看到,这里新建了一栋栋带有藏式风格的民居、店铺,村民家门前屋后停放着卡车、挖掘机等,街道旁有不少酒店、餐馆、超市。
格桑次仁向记者展示自家的新房。新华社记者关明辉 摄
“现在的日子可比之前好多了。”通过向工地出租工程机械、进场务工,扎郎村村民格桑次仁家收入提高了,2022年住进新盖的三层楼房。他高兴地向记者说起家里的新变化:“以前我们住的是土房子,现在是框架结构的;以前出门骑摩托车,现在光汽车就有好几辆;以前是外出务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碧土,在藏语里意为“羊毛飘落的地方”。这里过去闭塞落后。碧土乡地处被称为“地球褶皱”的横断山脉深处,山高谷深、沟壑纵横,交通十分不便。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从县里来乡里时,我连骑马带走路花了3天时间。”回忆起十几年前的窘迫,碧土乡党委书记时平说,受制于交通问题,碧土乡的物产和旅游资源优势难以得到发挥。
考虑到项目建成后,群众参工参建机会将大幅减少,为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西藏大唐扎拉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筹措巨额资金,建设和拓宽外联道路等,积极改善当地通行条件。
“现在从县里开车过来只需3个小时。”时平表示,采购商直接把车开到村里,上门收购群众的松茸、虫草等,往来的游客也多了起来。
据了解,2020年,碧土乡农牧民人均收入为13101元,在县里排名靠后。2023年,人均收入增长至27649元,居全县前列。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昌都市农业农村局多措并举切实抓好冬播工作
连日来,昌都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自治区“稳粮、兴牧、强特色”工作要求,本着“稳增长、调结构、促增收”的原则,全面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抢抓关键时节。[详细] -
昌都市森林消防支队江达中队:“关口前移”让“近水解近渴”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为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扎根基层,实践建新功,昌都市森林消防支队江达中队依据有关机动防火宣传方案,有序推进防火宣传和护林员培训。 [详细] -
昌都市空气质量持续保持100%优良率
今年以来,昌都市多措并举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无重污染天气和PM2.5不达标情况,并对机动车尾气排放量进行积极监测及治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