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梁兰 图由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提供
40年来,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始终坚持“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工作标准,将“没有战功就是最大的战功”当成座右铭,在历代消防指战员的接续奋斗下,取得了防火巡查“零闪失”、安保勤务“零火情”、应急处突“零差错”、贴心服务“零距离”、薪火相传“零懈怠”的成绩。
布达拉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西藏文化的瑰宝,更是人类文明的璀璨明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的目光。然而,对于这样一座古老而珍贵的建筑而言,火灾无疑是最大的威胁。多年来,为了确保布达拉宫的消防安全,各级政府、消防部门以及布达拉宫管理处共同努力,采取了一系列严格而有效的保护措施。
为了确保布达拉宫文物古迹安全,自1984年起,一个消防班入驻布达拉宫。2003年,布达拉宫消防班升格为消防中队。2005年,再次升格为消防救援大队。目前大队共有汉、藏等多个民族的消防指战员49人,他们每天用“眼看、手摸、鼻闻、仪器测”等方式,检查识别电气线路绝缘是否老化、酥油灯罩是否发烫、消防设施是否完好。入驻至今,消防指战员走过的检查路程相当于绕地球3圈半。
“针对宫殿内不便使用水灭火的特殊情况,我们采用六氟丙烷气体灭火器。”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罗布次仁介绍,它能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最大限度保护文物安全。
精准管理是布达拉宫保持“零火灾”纪录的秘诀之一。例如,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对殿内灯芯数量、间距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并研发了“布宫消防水带背包和执勤服”、建立了3D沙盘等,定期开展推演,多措并举预防火灾的发生。
此外,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还依托西藏自治区高原火灾科学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火灾预防科技创新,参与完成“文物建筑智慧消防预报警系统研究”等自治区重点科技项目,并在其他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推广应用。同时,标准化实施智慧用电、火焰视频监测等“智慧消防”建设,积极构建了“风险实时预警、防消一体处置、部门多维联动”的智慧防控体系。
布达拉宫40年零火灾的成绩,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无数人默默付出、坚守奉献的结果。它彰显了西藏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实力,也为其他文化遗产的消防保护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在新的一年里,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将继续秉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加强消防安全工作,让这座古老的宫殿永远屹立在世界屋脊之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布达拉宫的消防安全传奇将继续书写下去,为后人留下更加宝贵的文化财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