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大学“心源计划”:春风化雨香满园
高校育人,核心还在育心。但是,究竟要育哪些心?又要怎么来育?2018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致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贺信中指出,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恰似一道曙光,为西藏民族大学立德树人指明了方向。
今年,借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春风,西藏民族大学以“领心”“强心”“融心”“润心”“聚心”等“十心”为主的“心源计划”无声地铺展开来……
“融心”牵手话和谐
冬日的陕西咸阳,寒气逼人,但每到周五、周六晚上,西藏民族大学一餐厅南门小广场却热闹非凡,几十名藏族学生跳起了锅庄。行色匆匆的师生放慢了脚步,驻足欣赏。后来,越来越多的人随着韵律抬起了脚、挥起了手,虽然动作显得有些笨拙、不合节拍,但他们“同舞一支曲”的“融心”却是那么和谐。这样用民族团结来“融心”的现象,在西藏民族大学比比皆是。
同一宿舍不同民族学生混合居住,在西藏民族大学不是一件新鲜事。不过,像6334宿舍这样由藏、苗、佤、汉4个不同民族的姑娘组成的“小窝”却也不常见。
“得知自己宿舍有4个民族的姑娘还挺意外的,在以前的人生中完全没有想过会这样。”汉族女孩刘香南说道。
“当时误把来自云南的佤族姑娘吴雨霜认成藏族,和她用藏语打招呼,发现她没听懂。”卓玛普尺笑着讲起了初次见面的糗事。
谈起与藏族女孩相处的初体验,来自云南的吴雨霜说:“第一次见藏族姑娘感觉她们都很腼腆,但笑容十分真诚。”
……
生活中,这几个姑娘相互磨合、相互包容,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每天晚上藏族舍友都会耐心教我们学藏语,同样,我们也会帮助她们学英语或者计算机。”刘香南说。
“润心”无声催奋进
“我觉得是西藏民大那种开拓、进取、创新的校园文化,成就了现在的我。”毕业已经两年多,如今管理着一家便利店和一家教育辅导机构的凤召阳,最初的创业梦就是在这个校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孵化”的。
刚开始的时候,凤召阳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操场看台、自习室等场所,和几个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讨论创业想法。后来,他们向学院打报告申请固定场所,成立了“404工作室”。随后,他们成立了小码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入驻西藏民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有了学校平台的支持,整个团队更加频繁地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完成了很多项目。
不管是用优质服务来让学子“安心”、用创新创业让学子“砺心”,还是用资助奖励来让学子“定心”,都离不开校园文化的“润心”。“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注重深层次融入,但落脚点要落细、落小、落实,体现一个‘润’字。”西藏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王斌礼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输送更多专业技能人才到西藏的火热建设事业中去。
“炼心”磨砺勇向前
“在《民大青年》这几年,总是发现自己脑子里的理论知识太少。”大四学生伊紫薇口里的《民大青年》是西藏民族大学的新媒体工作站,经过几年锻炼,她已经是《民大青年》的主编了。大学里,一边上课学习,一边实践,伊紫薇在管理能力、专业技能上有了一套方式方法。
在一批批优秀毕业生和在校生的影响下,除了课堂教育“强心”、组织建设“聚心”外,西藏民族大学越来越多的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了起来,注重用实践来“炼心”。
近几个月,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王志行十分忙碌,自从担任校园电视台台长后,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他统筹协调。随着实践积累,王志行有了更多想法:“现在融媒体发展得那么快,我希望校园电视台能更有活力一点,进一步适应新时代需求。”
“从这些孩子身上,我们发现,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在实践中强化理想信念、磨炼意志品质、增长才干本领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王斌礼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部举办2019年度学生工作总结暨班主任技能大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致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详细] -
《西藏的变迁》中文版译著出版 研究西藏历史又添一新学术指南
近日,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翻译团队完成并出版了伊斯雷尔·爱泼斯坦Tibet Transformed中文版译著《西藏变迁》,填补了该书没有中文译版的空白。[详细] -
第二届“新时代藏族文学高端论坛”暨西藏当代文学研究会年会在西藏民族大学举行
12月6日至8日,第二届“新时代藏族文学高端论坛”暨西藏当代文学研究会年会在位于陕西咸阳的西藏民族大学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