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故事】血与泪铸就“故乡”情
唐古拉山接九霄,
一条高路号金桥。
道班累月行千里,
问候声中倦意消。
——赞109道班
这是今年1月11日,“老西藏”朱强,根据我在微信朋友圈所发布的图片故事,即兴而赋的一首诗。
今年初,为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我和“老西藏”朱强每日在微信朋友圈,以“60张图、60首诗,也就是60支歌”的文图配诗形式,来讲述西藏几十年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赞十九道班”就是其中的一个感人故事。
1987年初,我自愿申请从青海调到西藏,实现了当一名摄影记者的梦想后,沿着风雪弥漫的青藏公路一路采访,到达藏北高原。从此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辽阔、壮美的大草原。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总是利用一切机会,一次次地投入藏北高原的怀抱,每次都有刻骨铭心的感悟和惦念。
1991年盛夏,我从西藏调到北京工作的消息像一阵风似地很快在那曲镇传播开来,在外面开会的宣传部部长多尔吉闻讯,一路小跑来找我。他先给我献条洁白的哈达,然后说:“听说你要离开西藏了,我心里真不是滋味。等你以后想来西藏时写封信,我个人为你出钱买飞机票。”听得我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转。
离开的那天天未亮,我们的汽车驶上青藏公路,开始赶路。漆黑的夜里,天下着雨。突然,一头白牦牛横穿公路,司机嘎玛见后,急忙刹车,只感觉汽车屁股一甩,朝着黑魆魆的公路右侧冲去。顷刻间“天地翻转”……四轮朝天的卡车,静静地不动了,我的头撞碎了挡风玻璃,晕乎乎的。我下意识地感到发动机流出的机油在脸上不停地滴落,急忙爬出车外。
这是唐召明从西藏调到北京工作,所乘坐的卡车不幸在唐古拉山下翻车,得到了青藏公路巴恰等道班工人的鼎力相助。(唐召明提供,1991年摄)
此时天已大亮,雨还在淅淅沥沥地继续下着。我和新华社西藏分社办公室主任旺堆、司机嘎玛三人很幸运,安然无恙。原来,汽车冲下公路后倒扣在10多米下的松软沙坑里。所幸汽车大箱板撑起了整个汽车,驾驶室无多大损坏,我们才得以脱险。
司机嘎玛留下看守汽车,旺堆给我当翻译,我们爬上公路,招手拦了辆卡车,前往30多公里外的安多县城,去找仅采访过一次的原唐古拉山道班班长、新调任安多公路养护段任副段长的巴恰求援。
巴恰以前率领的青藏公路109道班,养护着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公路。几十年来,他们挑战人类生命极限,战风雪、斗严寒,确保了青藏公路这条“金桥”的畅通。1990年,被交通部授予“天下第一道班”的光荣称号。
刚起床不久的巴恰听了我的叙述,毫不犹豫地出门找来一辆解放牌卡车,寻来几根钢丝绳,与我们一起先前往出事地点附近的24工区,叫上工区的20多名道班工人,拿起工具,随后又找来另一辆卡车,前往翻车现场。
这是巴恰(右三)与109道班工人在观看由交通部部长钱永昌所书写的“天下第一道班”题字。巴恰所率领的109道班负责养护着青藏公路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公路,被交通部授予“天下第一道班”荣誉称号。(唐召明1990年摄)
这些常年累月保证青藏公路畅通的男女道班工人们经常解救各种遇险车辆,经验十分丰富。2个小时后,他们冒雨先将倒扣沙坑里的卡车大梁上拴好两根粗钢丝绳,两辆卡车一起拉,加上20多名工人用绳子拽。卡车眼瞧着奇迹般地重新翻过身。紧接着,大家又帮忙把甩出车厢外的大汽油桶和行李纸箱装上车。最后,我们的卡车被牵引着来到24工区。
巴恰在工区将我们安排妥当,一口水没喝,一分钱没要,随即带着全身湿漉漉辛苦了大半天的道班工人与我们挥手告别。
我和旺堆、嘎玛在24工区扎西次仁家吃住了两天,从那曲镇买回零件修好了汽车,我们要离开了。工区所有在家的道班工人、老人、妇女和儿童出门相送,我们被感动得眼泪直往下掉,司机嘎玛用袖子不停地抹去眼角的泪水……
今天,我与众多的建藏援藏工作者都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我们在西藏的一点点付出,远远不及西藏人民所给予我们的厚爱。回报西藏,感恩西藏,宣传西藏也就成了我们对第二故乡的一种责任和义务,一种不由自主的行动,并将终身感念而为之。(中国西藏网 文、图/唐召明)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藏北故事】藏北,使我走上人生和戏剧的双舞台
2017年12月3日晚,中国评剧院原创评剧《藏地彩虹》在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首演,掌声不断,好评如潮。这是继两年前,我成为藏歌乐舞《圆梦》歌舞剧的原型被搬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后,又一次成了被报道的新闻人物。[详细] -
【藏北故事】记者“讨饭”成美谈
没想到30年前,我一人独闯藏北无人区,一路要饭回那曲镇的事,在京藏两地艺术家座谈会上成为美谈。 [详细] -
唐召明:结缘《中国西藏》杂志数十载 心怀感恩书写藏北故事
我是《中国西藏》杂志的忠实读者,也是该杂志忠实的投稿作者,自从1990年与时任杂志社社长的廖东凡老师在拉萨相识相交,我与《中国西藏》杂志的缘分就再也没有断开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