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教育在雪域高原结硕果
29岁的扎西才登(右二)在电工教室练习线路组装。李隽辉/摄
29岁的扎西才登的家庭是贫困户,他因听力障碍,没有外出打工。村里介绍他来林芝市技工学校学习,学成后可以推荐进入企业就业。
西藏林芝市技工学校的学员上实训课。马富春/摄
编者按
一技在手,就业不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20多年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被视为非常直接且成效明显的扶贫方式,许多西部贫困农牧民家庭因此而改变了命运。这条以“技”赋能的脱贫攻坚路,既充满曲折,也饱含暖意。我们特别聚焦各地在这一教育扶贫领域的探索,及其为西部少数民族学子带来的变化。
前不久,西藏林芝藏餐厅阿若餐吧新增了几道粤菜,“炸凤尾虾、广州炒饭……”阿若餐吧老板兼大厨嘎玛高兴地介绍说,“如今,我们不但能做地道的藏餐,做粤菜也不赖。”
35岁的嘎玛是林芝市察隅县人,做得一手好藏餐。2017年,他在旅游胜地林芝市工布民俗街开了一家藏餐馆子。“一些外地游客吃不惯藏餐,想吃其他菜品,可我们不会做。”虽然藏餐做得好,但嘎玛也发现,菜品单一也制约着餐吧的发展。
今年夏天,林芝市技工学校正式开始招生,嘎玛的烦恼也迎刃而解。6月下旬,学校开办了免费的粤菜培训班,嘎玛听说后,第一时间报了名。
为了让20名从未接触过粤菜的学员掌握粤菜烹饪技艺,在20多天的培训里,林芝市技工学校从广东请来的两位粤菜大师特意设计了17道粤菜菜式,手把手教学员,到结业时,学员们都能做几道正宗的粤菜。
“现在藏餐馆还能做粤菜,本身就是创新,更有利于扩大客源,给餐厅增收不少。”嘎玛说。今夏以来,随着林芝技工学校的投入使用,越来越多农牧民和嘎玛一样,通过技能培训习得一门新技术,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而当地大力普及的技能教育,正改变着西藏农牧民的生活方式。
为农牧民拓宽就业门路
“一技在手,就业不愁。”林芝市技工学校校长朱百家说,过去,林芝市乃至整个西藏都缺少一所高水平的技工院校,技能人才缺乏,农牧民就业门路狭窄。今年6月23日,林芝市技工学校正式揭牌成立,填补了林芝市及周边地区技工教育的空白。
在林芝市技工学校电工实训教室的课堂上,来自广东技师学院的教师左怀山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个是火线,火线进的时候要进几个公共端?”
学生久美丹增和罗布仔细听讲,并随着老师的指导动手操作。教室里的24名学员中,年纪最大的53岁,最小的18岁。学员两人一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操作。
25岁的久美丹增来自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朱拉乡,从小在牧区放牧,冬天当小工,夏天上山挖虫草。“干苦力有时还找不到活儿,收入没保障,就想学一门技术。”他说。
前不久,朱拉乡通知村民,新成立的林芝市技工学校开办电工培训班,不交学费,还解决食宿,久美丹增马上报了名,很快从家赶到林芝上学。
电工培训课上要讲基本的电路知识,久美丹增都没接触过,刚开始有点吃力。左怀山了解情况后就放慢进度,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解,同时在实操环节手把手地教。上过中学、大专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左怀山就两两搭配,让学员互帮互学。
47岁的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农民罗布也来到电工培训课。罗布长期以给别人开卡车维持生计,近年来,他发现随着西藏铁路及民航运输的不断发展,卡车生意逐渐萎缩,他想到了转行。
两年前,罗布用自己多年的积蓄买了一台挖掘机,并以每个月1万多元的工资雇用了驾驶员。“一直想自己学,可学费很高,还得去外地,很不方便。”前不久,听说在林芝市技工学校就能学挖掘机驾驶技术,还能学电工,也不用任何花费,罗布十分高兴,第一时间报了名。
“教得清清楚楚,真是太感谢了!”虽然罗布只上过小学,但教师们根据学生情况授课,罗布并没有感到很吃力。有时听不懂老师讲的,他还会找班主任次仁央宗翻译成藏语。按照课程安排,学完电工,罗布再学挖掘机操作技术。“有了电工知识,挖掘机操作及维修就更容易上手。”罗布对今后的课程学习很有信心。
东西协作,打造优质技能教育
林芝市技工学校总投资5400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拨款2400万元,广东省援藏3000万元。除了资金帮扶,广东省还派出优质管理和师资人才前往林芝市。
左怀山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广东技师学院,左怀山有着13年教龄,教学经验丰富,听说西藏林芝市需要技工师资支持,他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来到林芝。刚到4天,还没完全适应高原环境,他就走上了讲台,为学生们讲授电工实训课程。
早在5月11日,来自粤东技师学院的朱百家就来到林芝,他要作为管理人员,全面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系统的建设。“学校开设了旅游服务与管理类、民族文化产业类、数字信息与商贸类、建筑与机械工程类、农业技术类五大类22个专业,同时满足400人的培训需求。”朱百家说。
在朱百家看来,西藏技能教育要坚持技工特点和本地特色相结合,打造一个符合当地实际的办学模式。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林芝市技工学校开学几个月来,针对旅游、家政等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继开办了粤菜师傅、家政技师等多个职业技能短期培训班,吸引了一大批农牧民。
在培训班,鉴于学员年龄、学力差异大,林芝市技工学校还专门配备了班主任,负责教学辅助工作。20岁的次仁央宗今年刚大学毕业,从江苏回到林芝后,被安排做该校培训班班主任。每天除了管理学员食宿,她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做好翻译,确保课程顺利进行。
“一些学员一直在牧区,文化水平不高,普通话说得不好,加上技能培训还要讲专业术语,这无疑增加了一些学员学习的难度。”上专业课时,次仁央宗都会参与其中,学生遇到听不懂的知识都会找她,课程进展得顺利多了。
“要让技能教育在西藏开花结果。”朱百家介绍,除了已有的实用技术专业,林芝市技工学校还将开辟地方特色专业,如藏香制作、氆氇、木雕等专业。通过东西协作,引入现代技术资源,创新和规范传统工艺流程,培养一批民间工艺大师。
培育一支“永远带不走”的技能人才队伍
为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今年5月,林芝市制订下发《林芝市2020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提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育一支“永远带不走”的本地技能人才队伍,全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53万人次以上。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乡错高村村民巴珍就是受训学员之一。
2018年,错高村为开展传统古村落保护实施整村搬迁,巴珍一家在2019年搬进了新居。为了提高搬迁后村民的劳动技能,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工布江达县于2019年和2020年分别组织村民参加免费劳动技能培训,内容包括厨师和家庭旅馆经营。
随着错高村旅游业的发展,巴珍原本就琢磨着把自家楼房打造成民宿,在得知村里有20多个培训名额后,她赶紧报名参加家庭旅馆经营培训。“授课的是林芝职业学校的老师,从服务礼仪、日常环境卫生到家庭旅馆办证程序等,都作了详细讲解,我很有收获。”今年4月,巴珍拿到了结业证书。8月,她的家庭旅馆正式开张。
旅馆坐落在国家5A级景区巴松措湖畔,二层小楼透着浓浓的藏族风情。“民宿一年能有五六万元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我将来还想扩大经营规模,多接待些游客。”从自家的小楼望着眼前碧波荡漾的巴松措湖和圣洁的雪山,巴珍对未来充满期待。
今年以来,林芝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3478人,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8535人、9877人次,转移就业收入3141万元。“我们还将紧扣地方产业发展和市场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实施精准化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专项行动。”林芝市人社局副局长李志平说,随着职业技能培训的不断深入,未来林芝会有更多“金牌蓝领”,“这些都是林芝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带来的宝贵财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日喀则岗巴县实施订单式职业培训促进群众就业
近年来,日喀则市岗巴县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有培训就业创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实施订单式职业培训,促进群众就业增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详细] -
新东方与甘肃省教育厅在京签订公益支教协议
10月27日上午,甘肃省教育厅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公益支教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详细] -
拉萨市第九期基层专武干部培训结束
近日,为期一周的2020年拉萨市第九期基层专武干部培训结束,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武装工作质量,提高了基层专武干部的业务能力和胜任本职能力。[详细] -
拉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组织民警观看《警务急救技能教学片》
日前,根据全警实战大练兵工作安排,拉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组织全体民警观看《警务急救技能教学片》,为增强民警现场自救互救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