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族的“护梦人”——格桑德吉
格桑德吉,女,门巴族,1978年5月生,现任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完全小学副校长。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大学毕业后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在拉萨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到墨脱县帮辛乡小学任教,成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2013年9月,她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2014年2月,她被评为“2013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是这样写的:“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格桑德吉出生在墨脱,小时候的求学经历使她刻骨铭心。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学校只有两个民办老师,十来个学生,因教材不全,学过的课本学了一遍又一遍。那时校舍也差,老师和学生要一起拔草盖屋顶,否则屋顶漏雨就没法上课。上小学三年级时,要到离家千里之外的林芝市,从墨脱到林芝要翻越3座雪山,最低海拔800米,最高则达6000米,沿途还要越过冰川,有时还会遇到泥石流。艰难的求学经历,使格桑德吉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她发愤图强,考上了湖南岳阳一中的西藏班,后来经过不懈努力,又考取了河北师范大学民族学院,成为家乡的第一个大学生。
2001年,大学毕业的格桑德吉尽管可以留在拉萨,选择更舒适的环境,从事更好的工作,然而,她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乡执教。对此,许多人不理解:好不容易出来了,为什么还要回去?大山里的苦还没吃够吗?格桑德吉却说:“正因为我吃过那些苦,才更加感同身受。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同样,山里孩子们也有走出去的机会。再说,那里太需要老师了,如果连我都不愿回去,还能指望别人去吗?”
执意要回家乡的格桑德吉在帮辛乡当起了一名小学教师。这个地方是墨脱县最偏远的乡镇,即使到最近的公路,跋山涉水也要走上一天,且全年只有6月到9月可以通行,其他时间则被积雪覆盖。每年暑假,格桑德吉和同事都要做一件重要的事:到邻近墨脱的波密县为学校采购一年的生活学习用品。要先徒步一天走到公路边上,再设法搭上去波密的货车。粮食、食油、罐头、鸡蛋、蜡烛、铅笔、本子等东西要买全,因为一年只有一次采购机会。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就是每次放假把孩子们平安送到家。学校有百十个孩子,分散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两岸大山的褶皱里,大的不到14岁,小的年仅7岁,把他们安全交到父母手上,是重中之重。山里都是羊肠小道,山道乱石横卧,崎岖险峻,一边是峭壁,另一边是悬崖,还要时时躲避不期而遇的塌方和泥石流。迎面与马队狭路相逢也是令她格外担心的事,要给马队让路,否则路太窄,马一失蹄,就可能掉落悬崖。每次遇到这样的险况,格桑德吉总是吩咐孩子们先退到安全地带,紧贴崖壁,待马队走过之后,再继续前行。护送岗玉村的孩子回家,则要滑一根200米长的溜索,下面是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溜索距离江面足有30米高,一旦掉下去,瞬间就没影了。她虽说是土生土长的门巴族,但从小就在外地求学,而且患有严重的恐高症,溜铁索确实不容易。为了不让孩子们因此胆怯,她一咬牙,一闭眼,大叫一声,“嗖”地一下,也就滑过去了。
直到2013年墨脱全县公路贯通,格桑德吉用这种方式陪伴了孩子们12年。在常发生滑坡、泥石流的道路上频繁往返,过冰河,溜铁索,走悬崖峭壁,把学生平安护送到父母身边。据统计,12年间,这样的护送她做了66次。在格桑德吉老师十二年如一日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这个时候入学率95%。12年来,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当地的乡亲们赞许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本故事文字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林芝市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
截至11月25日,林芝市1925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已实现就业创业1909人,其中,公职岗位444人、市场就业1014人、创业39人、大学生基层成长计划331人、学历提升81人,就业率为99.17%。[详细] -
林芝市察隅县竹瓦根镇优秀宣讲员扎西邓珠:脱贫引路人 宣讲排头兵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林芝市察隅县龙古村党支部书记扎西邓珠参加工作30年来,始终不忘入党誓言,总是以饱满的热情和鲜活生动的宣讲形式教育群众,是镇上有名的宣讲“担当”。[详细] -
林芝米林县举办首届非遗进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近日,林芝米林县中学举办第二届学校共建日暨首届非遗进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共计2000余人参加。[详细] -
“中央厨房”进校园 学生吃上健康餐
近日,由40名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参观团到城关净土林芝“中央厨房”进行参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