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青藏科考:青稞如何走上青藏高原?

发布时间:2022-08-02 10:09: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民以食为天”。作为青藏高原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青稞是古代先民走上青藏高原生活、定居的重要物质基础。那么,青稞又是如何走上高寒、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并适应的呢?

  执行2022年夏季科考任务的中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青藏科考)“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影响”分队,近日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等地开展“青藏高原人地关系综合考察”工作,沿途对当地青稞种植情况等进行细致考察研究,并参观青稞博物馆。

  科考队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工程师顾政权博士表示,根据考古学家对世界范围内众多农业考古遗址的调研分析,青稞起源自1.05万年前在西亚驯化的二棱大麦,最早出现在8500年前的伊朗地区,之后向中亚和东亚传播,并在距今5200年出现在中国新疆通天洞遗址。通过结合现代基因组数据及考古学研究结果显示,现今青藏高原种植的青稞可能主要来自喜马拉雅南部区域,并在距今3500年左右传播到青藏高原南部。

  他科普介绍说,青稞又称六棱裸大麦,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青藏高原青稞的出现和青稞农业的形成不仅是大众关注的热点,也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考古学家对青藏高原多个重要史前农业遗址的研究发现,在距今3500年的格布赛鲁墓地、昌果沟遗址和曲贡遗址都有青稞遗存的发现。结合东亚地区青稞遗存的发现时间与文化特征分析,考古学家对青稞传入青藏高原的路线进行多种推测,包括3500年前从甘青地区传入、从南亚传入、通过亚洲内陆山地通道经青藏高原西部传入等多条线路。不过,目前单纯的考古学证据仍不能全面揭示青稞传入青藏高原的整个历程。

  基于此,为明确青藏高原种植主要青稞品种的起源历程,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科研团队将现代青稞的遗传学分析,纳入到青稞的起源和传播的研究当中,他们研究发现,青稞受遗传学因素影响最大的裸粒和六棱两个特性最为引人注目,其中裸粒性状最早出现在距今8500年的伊朗地区,该性状出现减少青稞脱粒流程,使得青稞种子更容易获取,而六棱性状的出现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青稞产量。

  相关研究还发现,青稞的特征性六棱基因与来自中亚地区的野生六棱大麦的基因存在明确的遗传关系,最早在距今8000年左右出现在中亚地区。在向青藏高原传播的过程中,青稞的遗传多样性出现明显的降低,在距今4500到3500年之间的1000年里出现明显的奠基者效应,说明青稞在传入青藏高原之前至少经历约1000年左右的适应性栽培历程。

  顾政权也提醒说,虽然目前青稞的起源之谜已基本清晰,但其特征性基因和对青藏高原高寒、低氧、强紫外等环境的适应过程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希望未来新的考古发现和遗传学结果能提供更多信息,以更加清晰揭示青稞如何“落户”青藏高原并成为主食的谜题。

  在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题名、有“世界青稞之乡”之誉日喀则新建成开放的“青稞博物馆”科普展板上,青藏高原上青稞起源演化有“引进论”“驯化论”两种观点,顾政权的研究支持“引进论”。“驯化论”则认为,中国藏族聚集区的主粮青稞是该地区野生种经驯化培育成为现代当地栽培品种,当地野生二棱大麦、野生六棱大麦、中间型野生大麦是栽培大麦的野生祖先,青稞的栽培可能在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5000年前),主要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东部和黄南藏族自治州一带。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藏高原研究所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研学

    W020220714393165197496.jpg
    青藏高原研究所科普教育基地在西藏纳木措开展2022年“科创筑梦”全国青少年活动,切实发挥青藏高原研究所西藏自治区科普教育、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引导学生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详细]
  • 霍巍:青藏高原是一个文明的十字路口

    近日,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霍巍,为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带来了主题为“青藏高原吐蕃时代的考古新发现”的学术讲座。[详细]
  • 西藏举办院士讲坛系列学术活动

    近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党校(区行政学院)和自治区科技厅联合举办了院士讲坛系列学术活动。此次活动是自治区党委党校建校以来首次以自然科学为依托,以“科学、生态、发展”为主旨的高端学术活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