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西藏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发布时间:2023-09-05 10:08:00来源: 拉萨日报

  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来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成长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是西藏少数民族干部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新征程,推动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努力建设一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一、西藏少数民族干部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注重西藏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根据党和国家形势任务发展,基于对整个干部队伍建设和民族地区工作整体认识,结合西藏具体实际,在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以及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关于推动西藏少数民族干部成长的丰富思想理论和政策措施。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非常关注关心西藏少数民族干部建设,并就西藏少数民族干部的建设原则、方式方法等提出许多理论和要求,作出许多重要指示,为党和政府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阐明了方向和原则,为西藏少数民族干部的早期成长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干部培养类型上把民族干部的政治素质摆在首要位置,同时强调要培养专业技术等各类干部。二是培养对象从起初的以中上层人物为主到干部来源更加广泛。三是培养方式上初步形成了包括区外参观学习、开办培训班、建立民族院校、注重实践锻炼等在内的促进少数民族干部成长的多元化方式。

  改革开放后,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为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提出了新的举措,使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回到正常发展轨道。这一时期,邓小平个人关于西藏少数民族干部建设没有专门论述,但是其在西南地区工作的经验以及散见于其著作和重要讲话中的一些关于少数民族干部的论述构成了西藏少数民族干部进一步成长的重要思想基础。如,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就提出“大量通过各种途径培养起来的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能不能搞好,关键是干部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多次要求大力加强民族干部建设,要注意吸收少数民族干部参加政府各部门具体工作。进入改革开放后,他又提出要“树立一个选拔民族干部的标准”“对思想作风正派,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又有突出工作表现和一定资历的同志要大胆提拔上来,甚至放到很高的领导位置上”。这一时期开启了以座谈会解决西藏问题的工作模式,其中关于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指示精神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总体思想认识,为西藏少数民族干部的成长提供了重要指导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予以确立,使我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走向法制化。这一时期制定的区外办学等政策对西藏少数民族干部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形势风云突变,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遇挫折,进入低谷;各国竞争更加激烈,世界关系日益密切;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东西部之间差距日益凸现,如何促进包括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西部地区发展成为我国民族工作一项重要任务。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江泽民同志亲临西藏视察指导工作,指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必须要“积极培养人才,加快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党中央召开了两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并从全国所有民族地区整体角度出发,召开了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两次全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会议和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通过这些会议,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于少数民族干部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安排,为西藏少数民族干部的进一步成长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西藏少数民族干部成长迈上新台阶。

  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形势,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着眼于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对广大干部包括少数民族干部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胡锦涛同志结合自身在西藏多年的地方工作经验,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将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与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紧密联系起来,对西藏民族干部工作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党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第三次全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工作座谈会,制定了新世纪促进少数民族干部成长的许多重要政策。将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以法规的形式纳入全国干部工作中统筹谋划,启动实施“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工作,实施“艰苦边远地区人才支持计划”,西藏一大批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少数民族领导人才成长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如既往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工作,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如强调“做好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干部是重要桥梁和纽带。许多事情他们去办,少数民族群众更容易接受;关键时刻他们出面,效果会更好”,要重视培养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统筹做好党外干部工作。这一时期,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第四次、第五次民族工作会议、中央第六次和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西藏考察调研,其中关于干部工作尤其是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论述和政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干部队伍的思想和实践,构成了新时代西藏少数民族干部成长的重要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撑,推进西藏少数民族干部展现新气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好干部“四个特别”的重要要求,为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和国家进一步健全少数民族干部建设相关法规制度、工作机制,西藏少数民族干部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干事创业能力极大增强。

  从中国共产党强调和重视西藏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和政策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对西藏少数民族干部成长的重视是始终如一的,领导是坚强有力的。党中央不仅从全体少数民族干部的成长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定,更是基于西藏的特殊性,专门召开了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西藏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作出重要指示,始终从战略高度思考与谋划该问题。随着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完善,西藏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数量、质量、结构、素质、作用发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西藏少数民族干部的成长,对于动员各族群众参加党领导的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建设和改革、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党对西藏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重视和领导,对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深远影响。同时,西藏少数民族干部的成长,对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壮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也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全面加强和完善党对西藏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领导

  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面对西藏工作“五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面对复杂地缘政治环境,要加快推进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新篇章,就必须要全面加强和完善党对西藏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政治统领、思想引领、组织带领,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少数民族干部成长的全过程、各方面。

  (一)加强党对西藏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政治统领

  政治统领,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党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所展现出来的政治能力及其运作效果,其根本目的是使少数民族干部各项工作全面反映党的性质、宗旨、目标和原则,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一要坚持并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党关于西藏少数民族干部成长的思想理论,明确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战略部署,这是指导西藏少数民族干部成长的根本遵循。方向正确,措施得当,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才能健康成长。当前,就是要学习领会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二要弄清楚培养什么样的少数民族干部、怎样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这一根本问题,这是西藏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必须要回答好的时代课题。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来,党在坚持政治标准这一根本标准不变的基础上,在不同时期根据时代课题要求和历史使命任务,提出了少数民族干部不同的具体培养标准。当前,就是要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好干部“四个特别”的要求作为新时代建设西藏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根本标准,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西藏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三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门制定的少数民族干部成长的系列政策,这是引领西藏少数民族干部成长的具体路径。当前,就是要严格执行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以及各级党组织制定印发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政策,结合西藏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西藏少数民族干部教育、选拔、培养、考核评价等各项工作。四要注重加强西藏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政治建设,以政治建设统领干部队伍其他各项建设,这是强化党对西藏少数民族干部成长领导的根本要求。在西藏这样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海拔高,干部队伍的政治标准要更高,党性要求要更严,组织纪律性要更强。要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组织路线,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要把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提升政治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放在第一位。建设领导班子要突出政治本色、选拔干部要突出政治担当、发展党员要突出政治标准、干部教育管理要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突出政治功能。

  (二)加强党对西藏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思想引领

  思想引领,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党在西藏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中进行思想建设、强化理论武装的能力,其目的是保持广大少数民族干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为民宗旨,巩固广大少数民族干部与其他党员干部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一是思想引领要实现干部队伍成长周期全覆盖。人都要经历婴幼儿时期、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少数民族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其个人的成长历程、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思想建设都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为此,要抓好西藏广大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要加强西藏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群体的思想理论建设,筑牢团结统一、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要抓牢全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全体人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西藏少数民族干部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思想环境。二是思想建设要突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这一重点。少数民族干部思想教育的内容很广泛,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等在内的政治理论教育、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思想路线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思想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知识教育和执政能力培训等。其中首要任务是坚定理想信念,重点是党性和道德教育,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党对西藏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思想领导,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党的最新创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进一步引向深入,切实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改造自我的自觉性。同时结合西藏实际,加强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孔繁森精神的学习教育,促使广大少数民族干部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

  (三)加强党对西藏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组织带领

  组织带领就是建好西藏地方各级党组织,选拔、培养、使用、教育、管理、监督好广大少数民族干部,发挥好其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西藏地方各级党组织建设和干部工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西藏的有效实施。一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无论西藏少数民族干部的成长特殊性如何,其首先是党和国家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党的干部政策,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等干部工作的基本原则。各级党组织要有强烈的干部培养意识,增强干部培养的责任感、使命感,建立健全干部培养的良好机制。要按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好干部“四个特别”的要求,大力选拔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西藏少数民族好干部。要组织广大少数民族干部接受培训、经受实践锻炼,有计划有组织地把一些干部放到艰苦地区、边境一线去考察锻炼,加强各级干部多渠道培养、多地区交流、多岗位锻炼。要坚持人岗相适,完善少数民族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奖惩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方针。要真心真情关怀干部,利用好中央制定的关于西藏干部的关怀政策,激发少数民族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热情。二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截至2022年12月31日,西藏共有基层党组织2.3万个,党员44.61万名,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不断创新,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为西藏少数民族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和作用发挥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今后,要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把西藏广大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守卫边疆领土的坚强战斗堡垒。要严把政治关,按照听党话、跟党走,善团结、会发展,能致富、保稳定,遇事不糊涂、关键时刻起作用的要求,加大在优秀少数民族群众、农牧民中发展党员力度,持续巩固村“两委”班子成员100%是党员的成果。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激发党员队伍生机活力。要进一步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落实到基层。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西藏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根本保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理论和重要政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推动西藏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谱写新的篇章。

  (作者单位:拉萨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教研室)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