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迪庆:欢乐的藏族弦子在校园里接续传承
吃过午饭,德钦县第一小学四年级藏族学生多杰康主和同学们立刻拿上弦子,飞奔向弦子兴趣班专用教室。年近古稀的民间弦子艺人定主已在教室等候,他将传授学生们一首新的藏族弦子乐曲——《地处高高的雪山》。
图为6月21日,民间艺人在弦子兴趣班授课。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待弦子兴趣班30多名学生坐下,定主如往常一样,首先带领学生们校准弦子的高低音,接着才是传授新曲子。他要求学生不仅会拉奏乐曲旋律,还要能吟唱歌词,“地处高高的雪山,菩提树儿把根扎,宾客是花白牦牛,菩提树儿长得高,牦牛呀膘肥体壮,菩提树儿叶茂盛……”
德钦县第一小学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藏族学生占96%。记者近日走进这所处在梅里雪山脚下的学校,学生们熟练拉起弦子迎宾曲。自2013年成立弦子兴趣班至今,十年来在学校与民间艺人的共同努力下,欢乐的藏族弦子在校园里接续传承。
图为6月21日,孩子们在弦子兴趣班上课。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弦子,是竹弓夹在两琴弦之间拉奏的乐器,音色深厚、饱满而又柔软,让人听后不禁要兴歌起舞。德钦县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在当地大大小小的乡村集镇,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婚庆嫁娶,只要是人们欢聚的地方,都少不了藏族弦子乐曲和歌舞,通宵达旦。
“听我父亲说,弦子曾经只有四处流浪的人才会拉,他们靠表演弦子为生。”定主拉奏弦子近40年时间,在德钦县小有名气,“在旧社会,弦子被土司和头人鄙夷,不准在正式场合演奏,认为拉弦子会让他们变穷。”
图为6月21日,课间休息,孩子们走出教学楼活动。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西藏民主改革的推进,藏族中的农奴和奴隶获得自由,节奏欢快的弦子逐渐在西藏芒康、四川巴塘、云南德钦等地的藏族村庄流行开来。
定主认为,弦子不止是一种声音和身姿的艺术,它还是德钦藏族传统的道德观、审美观、价值判断的综合展现,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和光大德钦弦子,是传承藏族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
2012年起,德钦县开展集中规模办学。自此,德钦县第一小学有了充裕的资金,陆续建设篮球场、足球场、射箭馆、计算机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实验室等设施场地,接纳周边多个乡镇的学生。为了让学生们在学校生活开心快乐,学校开设了篮球、足球、射箭、弦子、藏文书法、绘画、乐高等20个兴趣班。其中,弦子兴趣班最受学生欢迎。
今年11岁的多杰康主告诉记者,“我想成为一名快乐的弦子乐手,为人们带来欢乐。”他从二年级进入弦子兴趣班,两年的时间学会数支弦子乐曲。
德钦县第一小学副校长扎史农布介绍,自2013年开办弦子兴趣班以来,学校聘请1名弦子教师负责日常教学,先后邀请4名民间弦子艺人到学校为学生提供指导,截至目前已培养出300多名学生。
弦子不仅为学生带来欢乐,这些小小弦子手还一批批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参赛。2015年弦子兴趣班在云南省民间歌舞乐比赛中获得金奖;2018年到北京参加“星星火炬”全国青少年艺术英才总决赛,荣获金奖;2019年凭《梅里扶音》到新加坡参加金狮杯大赛,荣获金奖……
“十年来,学校培养出数百名弦子乐手,也带动德钦当地弦子艺术蓬勃发展。”看到弦子文化在学校得到传承和发展,定主欣慰地说,“过去,弦子是滇川藏高原流浪者的独门技艺,鲜有人会演奏。如今,欢乐的弦子在梅里雪山脚下风靡,代表着自由与美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云南迪庆:“非遗”黑陶薪火相传促发展
“我儿子拉茸肖巴大学毕业后,执意回家烧制黑陶,现在他的技术超过我了。”29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尼西乡的藏族黑陶(下称“黑陶”)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当珍批初如说是。 [详细] -
云南省专家赴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开展先心病患儿筛查活动
近日,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联合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开展健康扶贫“心动西藏”先心病患儿筛查治疗行活动,现场为100余名儿童进行了免费筛查,符合救助条件的患儿将得到免费救助治疗。[详细] -
云南发现新物种张氏貂鼬
记者5日从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脊椎动物演化研究中心获悉,此前发现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苴那村的鼬类化石经鉴定属于貂鼬(Eirictis)的一个新物种——张氏貂鼬(Eirictis zhangi)。[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