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数字化赋能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发布时间:2023-10-30 10:13:00来源: 西藏商报

  “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内容丰富的书籍供同学们阅读和查询,只要输入名称就能知道书在哪里,数字化的操作使搜索和查询更加方便、快捷,还可以提前在手机上实名预约座位,节约大量时间。”来自西藏民族大学2021级英本2班的贡嘎措姆说。近年来,西藏民族大学高度重视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信息化组织领导、规划、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了重点保障。截至目前,学校信息化各类建设资金累计超过1亿元,实现了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全面升级转型。

  数字化智慧图书馆

  让科技走进校园

  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现有渭城校区老图书馆、新图书馆和秦汉校区图书馆三个馆舍,总面积23000平方米。老图书馆建于1987年,以开架外借图书服务为主。新图书馆建于2006年,以提供特藏图书、报刊和电子资源阅览和信息咨询服务为主。秦汉校区图书馆建成于2020年,采用藏、借、阅、网一体化的现代管理模式,选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系统、自助服务系统,以多功能、数字化、网络化为主,把图书馆打造成既温馨舒适又现代时尚的信息科技馆。截至目前,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总量达348.94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57.94万册,电子图书191万册,订购多种各类型数据库资源。

  为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和阅读体验,学校图书馆不断转变观念,更新服务理念,在完善传统服务的同时,建立健全自动化设备,完善、优化、集约化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信息化、智慧化服务水平和能力。先后引进图书自助借还机、移动图书馆、朗读亭、瀑布流大屏等现代化新技术体验设备、座位预约和研讨间预约系统等,实现了图书阅览便捷化、公共资源利用最大化。

  在秦汉校区图书馆里,记者亲身体验了一把数字化带来的便捷与时尚,通过输入姓名或者学号,就能调出自己的学籍卡,查询到个人详细信息。据了解,2020年,学校已完成建校以来所有馆藏档案,包括学籍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实现了档案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与利用。

  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孔繁秀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为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抓住这个历史机遇,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建成西藏文化特色数据库,该数据库是集西藏文化特色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和管理于一体的数字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同时打造了藏族木刻版画艺术陈列室,对所有版画进行了数字化,实现了馆藏版画的保护成果同藏学文献信息服务功能的有效衔接,形成了纸质、电子文献并重,藏学特色鲜明的馆藏文献建设体系,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不断建设和优化,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已然是一个功能齐全、时尚有型的数字化智慧图书馆,给师生们带来不一样的借阅体验,同时也打造了具有特色内容的校园文化。

  信息化发展

  提高学校管理科学化水平

  西藏民族大学是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也是“全区信息化百所示范校”之一。过去五年,学校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成立了西藏民族大学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委员会,管理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

  据西藏民族大学网络信息技术中心主任王跟成介绍,学校目前建成了以“三平台一应用”(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数据交换平台和智慧民大APP应用)为核心的数字校园应用框架,部署了OA、一网通办、图书等26套核心业务系统,实现20多套业务的单点登录和数据共享融合。

  与此同时,学校率先开启了全区数字迎新工作的先河,将迎新系统和“智慧民大”实现对接,积极启动“一站式”集中报到服务模式,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及家长。

  为进一步适应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技术变革,加快推进智慧教学平台建设,西藏民族大学积极营造智能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改造建设多媒体教室123间、智慧教室66间,将教育教学与智慧教学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

  据了解,下一步,西藏民族大学将努力构建一个具备“全面感知、深度融合、多维服务”的智慧校园环境,充分体现出新时代校园建设“见云见智见服务”特色,全面感知和深化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及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新基建”建设,构建一个实时监测、动态感知且方便易用的、学生可感受的、可交互的、沉浸式的智慧校园环境。

  王跟成说,近五年来,西藏民族大学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发挥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为学校立德树人,转型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