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弘扬红色文化 培育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2023-12-14 09:16:00来源: 西藏日报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思政教育天然的“教科书”,包括革命纪念馆、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等,是新时代青年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的动力源泉。思政教育教学中所需的历史素材、文化素材、政治素材在红色文化中都能找到相应的案例,大量真实、鲜活的革命人物、英烈事迹、革命遗址等为思政教育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

  如何把红色文化弘扬好,将红色文化注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红色教育常态化工作机制,教育和激励广大学生传承好红色基因,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命题。然而,吸引力不足、感染力不强等问题,也是思政课长期以来存在的“通病”。

  因此,高校要积极弘扬红色文化,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广度”、提升“温度”、扩展“深度”,为学生补足理想信念之“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红色血脉传承永续。

  一、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建设,拓宽思政教育“广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可见,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一部分。高校需要制定有效的促进机制和反馈机制,从顶层设计等方面总体推进思政教育工作,最终达到教人化人、立德树人的良好效果。

  加强思政教育顶层设计,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顶层统筹与规划、建章立制、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大思政格局。一要结合办学实际,从宏观上观测研判大学生思想动态,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大纲,纳入思政教育工作整体规划,从大思政格局构建的战略上进行通盘考虑,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出台具体方案,划分任务清单、做出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取得成效。二要大力推动高校各职能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以及多维一线、纵横贯通、合力育人的多元体制机制。同时,通过各举措各要素各环节的融合,完善教学运行机制,真正为红色文化注入思政教育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丰富思政教育载体,高校要着力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拓展红色实践教育基地,搭建红色文化实践育人平台。如在校园内建设革命领袖雕塑、红色经典语录宣传栏、红色书籍借阅室、红色文化VR走廊等,将红色文化资源搬进教学楼,在教室走廊开设“永不下课的红色课堂”,推动实现开放式管理、无限时学习、志愿者讲解、场景式教学等,让这些设施作为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学生日常学习与休闲的场所,加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连接和价值认同;编写红色文化教材、设置红色广播栏目、创设学生红色文化社团等,丰富校园“活”的文化,使红色文化成为富有活力和文化感召力的教学资源;利用重大历史节点和纪念日,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观影、故事分享、主题升旗仪式、红色故事比赛等,深度解读红色文化及党的百年历史征程,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红色文化的魅力和价值,铭记过去,不负未来。

  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极大地丰富了红色文化注入思政教育的途径、方式方法,高校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搭建“互联网+”红色育人平台,运用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创建“思政微红课”“网上红色校史馆”“网络红色选修课”“在线红色文化展播”等,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进行全方位传播,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红色网络思政教育。

  二、将红色文化融入教学课堂,提升思政教育“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因此,高校要积极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鼓励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发挥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作用,让思政课既有“思想”又有“温度”。

  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要切实改变传统思政课上“我说你听”的说教方式,摒弃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向多元、动态的教学方式。红色文化犹如一本生动的教育史册,其中所记录的革命事迹为思政教学提供了鲜活的实例,思政教师应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环节,倡导互动式、参与式教学,寓教于乐。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实例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景模拟等方式,营造沉浸式课堂教学氛围,创造动态性与自主性的理论教学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通过讲解红色故事、播放红色歌曲、观看红色电影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红色文化,提升思政课程的吸引力;采用VR实景、“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和手段,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情景模拟深度感悟红色文化的精髓,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让学生自觉担负起推动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职责使命。

  红色文化课堂教育需要用校外社会实践来持续深化。如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等,组织学生到革命遗址、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地开展红色旅游、体验红军生活等实践活动,使高校学生有机会在社会环境中进行深度学习体验,打破传统学习模式,让学生在不同的研学过程中直接感受红色文化的鲜活性,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党史、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要避免走入“红色文化社会实践就是红色文化旅游”这一误区,在参观学习后应要求学生形成有效的研学报告或研学短片,展现所学所感,真正做到红色文化“入心入行”。

  思政教育在传播好党的声音、传播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赓续红色血脉的同时,更应结合本地特色。中国共产党在西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开创了以“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为代表的西藏红色文化,西藏高校应紧密结合西藏实际,深入开展好“五史”教育、新旧西藏对比教育以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内涵,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培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三、将红色文化融入师资建设,扩展思政教育“深度”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在推进思政教育工作时,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业务知识、专业能力,更要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强化教师队伍理论武装。高校思政教师必须政治立场坚定,时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做党的最忠实的拥护者,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解决好思想认识和动力源泉问题。西藏高校教师要积极发扬“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把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使西藏高校思政课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素养。通过红色文化相关的培训、讲座、学术研讨,组织教师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等地进行实地参观研学,使教师自觉学习红色文化,将红色基因注入自己的思想细胞,不断增强坚定理想信念的主动性、自觉性,增强自身“免疫力”;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讲课大赛、微课大赛,以赛促教,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选派教师赴其他高校学习,参加各类培训研修活动,引导教师将所学、所得、所悟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拓展思政课教学新视野。

  提炼红色文化研究成果。高校思政教师应紧盯科研创新、教学创新,以科研与教学的融合助推思政学科发展及教学水平提升。积极申请红色文化研究等专项课题,鼓励、引导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红色文化课题研究、课程思政课题研究,提高师生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加强师生对红色文化、思政教育的认识,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为思政教育路径的拓展提供新思路,力争产出一批新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