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寄宿制教育好不好,要听听学生家长们的心里话

发布时间:2024-02-27 11:30: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雪域高原,让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之一。在西藏,教育是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民主改革前,西藏接受教育的绝大多数是贵族子弟,而广大农奴子女没有任何受教育的权利。民主改革以来,西藏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近些年,西藏自治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七条则规定,因地制宜、集中力量开办寄宿制学校,不仅是为了解决学生“上学难”的基本问题,更是经过国家、自治区几十年在教育领域探索出让学生“上好学”的最佳选择。

  西藏被誉为“世界屋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那里地域广阔、山高路远、人口居住分散。据统计,西藏自治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在西藏某些偏远地区,学生上学下学极不方便,为了让适龄孩子获得教育,地处偏远的家庭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和努力。面对这样的困难,西藏自治区政府顺应群众意愿,在部分农牧区学校实行寄宿制,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安全便利条件,满足家长学生的合理需求,使得孩子们在心理、生理、学业上得到了全面发展。

  以西藏山南市桑日县中学为例。桑日县中学成立于1996年,校园坐落在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学校现共有14个教学班,学生614人(均为藏族),100%寄宿。随着西藏社会经济不断高质量发展建设,桑日县中学在硬件建设、软件配套方面积极适应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快乐的成长。

  近几年,桑日县中学在学生住宿条件方面得到显著改善,现有四栋学生宿舍楼,共有117间宿舍。原来安排8人住一间宿舍,现在安排6人住一间宿舍;在基础教育方面,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文件精神,有计划、有组织、有制度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依法治教,以人为本,多方面、多渠道调动教师积极性。据统计,自建校以来,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学考成绩总体趋势逐年攀升,向拉萨中学、拉萨北高、山南二高和内地重点中学输送了一批批优秀毕业生。

  在这样的学校上学,学生是幸福的、家长是放心的。八5班学生索旦的家长次仁央宗表示,“桑日县中学住宿条件没的说,铺盖全部提供,甚至连牙刷、牙膏都不用我们自己买,感谢党,感谢政府,上次我去了,干净得很,我小孩在你们学校,我放心。”七2班学生扎西央宗的家长米玛措姆也说出了心里话,“我们小时候上学哪里享过这种福,学校只提供房子,其它的都要自己准备,住宿条件远远赶不上现在,别的不说,就那窗户,多漂亮。吃得也没现在好,基本上见不到肉,粮食也是自己带,那时候老师们还要下到各乡村收点粮食,都是骑着马去的,特别辛苦,不像现在,有车就是好,总的来说,他们赶上了好时代。”在雪域高原,这种中国特有的寄宿制教育让孩子幸福、让家长高兴、让社会满意。

  目前的中国,包括西藏在内的每个省份都建立了“寄宿+走读”的学校,它面向所有适龄儿童,寄宿制办学正成为中国特别是广大农牧区的一种主要办学形式,这是长期以来各地办学实践中的一种自然选择,符合中国基本国情,也符合广大农牧区地理实际和人民群众受教育需求,广大的孩子们非常接受和喜爱这种方式。来自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的高二学生益西扎巴说:“我就读的初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刚开始我走读,但回到家里,如果遇到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就没法解决,后来向学校申请了寄宿,如今如愿来到拉萨上高中。据悉,益西扎巴来自那曲市嘉黎县尼屋乡,从初二开始选择在学校寄宿学习。

  在雪域高原,西藏自治区在寄宿制学校里面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保证孩子们不会因为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学,绝大多数孩子通过教育改变了他们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过上了幸福生活。(中国西藏网 文/王东)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