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来临,拉萨却下起了小雪,稀稀疏疏、斯斯文文的,仿佛刻意控制着动静,不想打扰寂静的城市。习惯了大太阳的日光之城,以另一种方式展示着雪域圣城之美,以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之姿迎接着即将到来的藏历木蛇新年。
我家在农村,小时候在农村过年,总是盼啊盼的。盼着能早点穿上崭新的衣服,盼着过年的热闹场景,一年一次,显得珍贵又难忘。
每年藏历新年来临之时,全家人开始忙碌起来,给家里犄角旮旯的地方进行一次大清扫,把过去一年的霉运通通清扫干净,一家老小要购置新衣服,给家里采购一些新硬件,然后制作“切玛”,把五谷斗里的糌粑和炒麦粒换成新的,炸制“卡赛”点心,在客厅铺上崭新的“卡垫”,把家捯饬得温馨又充满年味儿。虽有点忙碌,但被新年的喜庆氛围所感染,小时候的我也不觉得乏累。
藏历腊月二十九晚上的“古突”要制作面疙瘩,面疙瘩里包了石头、羊毛、辣椒、木炭、瓷片、硬币等物品,还用面团制作出太阳、月亮、方块以及九个尖尖突出的形状,都有不同的说法,寓意有好有坏,吃到代表性格绵柔的羊毛、带来财运的硬币、温暖普照的太阳等寓意好的面团,大家欢呼叫好;吃到代表刀子嘴的辣椒、心黑的木炭、好吃懒做的瓷片等寓意不好的面团,就要罚酒;吃到九个尖形状的面团是最不好的,寓意阴晴不定的多面人,是不靠谱的代表,谁吃到了,就要罚用银碗喝上九杯。每次奖惩都有家里的长者监督,图的就是热闹和开心,现在想到那些画面,心里也暖暖的。
小时候的我特别馋,总是期待初一中午能吃上刚出锅的羊头,热气腾腾的。不管是大人小孩,每个人都有半个羊头。我特别喜欢吃羊舌,长辈说吃羊舌嘴巴会变得利索,有时还要抢着大人的羊头吃,没吃完的羊头放着,第二天中午就继续热着吃。
午饭时家人围坐一桌,吃着丰盛的午餐,聊着家长里短,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客厅中间的录音机,播放着喜庆、欢快又好听的歌曲。吃完饭要喝“苏修”,在银碗里斟满新年酿制的青稞酒,在长者规定的时间内饮下。现如今,大家都改喝啤酒了,少了几分喝青稞酒的传统仪式感。吃完午饭,开始玩骰子,或者藏牌,四个人在方桌上一决高下,输者罚酒,直至投降。晚上在四柱八梁的客厅里,齐声唱着祝酒的歌曲,跳起欢快的舞蹈,扎念琴弹出过去的丰收,踢踏舞跳出对来年的憧憬。连着几天,天空荡漾着琴声、笑声、祝福声。
以前,年味是家人围坐、彼此交流的幸福,是举家欢腾、阖家欢乐的热闹。
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远离家乡成了异乡人,对热闹没有了更多的渴望,反而更偏向于安静舒缓的生活方式。现在的年味儿,是辛勤忙碌后的悠闲休憩,是静谧享受的假日时光,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是年味儿,一家团圆、乐乐呵呵也是年味儿。
当然,传统不能丢下,备好年货,炸好“卡赛”,买好新衣,门口挂灯笼、两边贴对联,把家布置一新,屋顶插上隆达,“拉加咯”,祈愿新年行大运、保安康。偶尔,亲戚间约定走动,带上彼此的祝福,备上一桌好菜,用心品尝美食,电视里滚动播放着藏历新年晚会精彩的歌舞表演,红酒、白酒、啤酒、饮料,各自选择喝点,大家围坐一桌,吃好、喝好、心情好,就是最美好的年味儿。
一年又一年,年味从未变;一年又一年,年年皆欢愉。
新的一年,扎西德勒!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