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珠峰故乡”的高海拔脱贫

赵朗 发布时间:2020-02-11 11:51: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数十台机杼同时运作,纺织声响起,将海拔3900米的中国西南偏僻村庄烘托得有些热闹。

  这里是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拉孜镇拉孜村,20余名妇女正在编织氆氇和卡垫。10年前,谢玛氆氇农村合作社在这里成立,主要由村里的妇女参与,从36户发展至今有180余户。最初没有资金建厂房,村民们都在家里编织。

  1月中旬,中新社记者随西藏官方组织的“幸福西藏·脱贫攻坚一线行”活动,走进“珠峰故乡”日喀则的拉孜、萨迦、萨嘎等多个4000米以上高海拔县。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参与编织的拉孜村村民,并不担心滞销,他们将成品交由合作社统一销售。

  68岁的措姆是最初加入合作社的一员,后来,让三个女儿也加入。2019年,母女四人单在合作社的收入有1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一家人实现了脱贫。

  措姆说,以前家里人口多,青稞收成少,只够自给自足,“现在编织已经成为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

  拉孜镇一位官员仁青拉姆告诉记者:“在合作社编织的村民占到了整村近一半的家庭,工作不受约束,很多人也在家制作。”

  木拉乡是日喀则市萨迦县海拔最高的乡,以牧业为主,而当地一种特殊的绵羊——岗巴羊,因肉质鲜美而在青藏高原颇为有名。

  萨迦县帕巴岗巴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2019年5月投运。这家合作社,农牧民入股绵羊数量约8300只,参股户110余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37户(目前已脱贫),草场入股约91余万亩。

  木拉乡一名干部表示,合作社的成立改善了牲畜传统散养出栏率低的情况,不仅让63万亩的天然草场得到休牧,还解放了劳动力,放牧人从原来的130人减少至18人。

  从土地上“解放”的农牧民,有的出去务工,37岁的确列便在工地上学会了电焊技术,“以前一年四季都走不出牧场,冬季送草料的时间也不固定。”

  去年,他将家里20只羊入股合作社,前不久还获得了1800元分红。另外,务工也赚到了4万多元。

  萨嘎县地处日喀则西部,至今还未接通农村主电网,依靠小水电站、柴油机、太阳能等发电。记者所住的宾馆晚上开始供电,且不足五小时。

  当地官员旦增顿珠说,供电是制约萨嘎脱贫的主要问题之一。尽管如此艰难,记者看到了当地仍在竭尽全力帮助农牧民脱贫。

  萨嘎县是牧业县,牦牛是当地最富有的资源。2019年5月,该县加加镇的加普村农村合作社成立,冬季制作销售牦牛肉干。村民参与经营,逐渐去适应牧民到商人的角色转变。

  “日喀则因珠穆朗玛峰被熟知,曾是西藏连片贫困市之一。”日喀则市扶贫办主任席付平分析,海拔高、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物资匮乏,是日喀则脱贫的“特色”问题,“引进大型工厂更不现实。”

  “只能依托当地的民族手工艺、农牧业现有的资源发展产业带动脱贫。”席付平说,目前,全市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有6700余家,入股合作社民众达到40余万人,2577家合作社实现分红,年人均分红1400元。

  截至2019年底,日喀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累计实现17.29万贫困人口脱贫。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