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德吉村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走进西藏拉萨德吉村,只见村道规划有序、藏式小楼错落有致。村级幼儿园、活动场所、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室等散落其间……
曲水县聂当乡德吉村位于拉萨河下游河谷地带,离拉萨市大约25公里,离曲水县城50公里。近年来,德吉村聚焦短板弱项,坚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全面提高村庄颜值,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在德吉村,有一支远近闻名的巾帼文明服务队。不论风吹日晒、天寒地冻,坚持将白色垃圾一次一次地清理干净。她们定期将所有垃圾清运到指定地点,每次约运送100斤的白色垃圾。
“党和国家给了我们这么好的生活,我们应该做出回报,废弃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塑料袋难降解,对环境的危害极大,我们希望能竭尽自己的所能,为保护家园出一份力。”巾帼文明服务队队员巴桑自豪地说。在巾帼志愿队的带动下,德吉村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乡村环境集中整治中。
放眼望去,整个村庄四周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干净的乡村道路、有序的藏式民居、整齐的太阳能路灯、品种齐全的商铺……一幅生态与人文相结合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自从德吉村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后,村里掀起了一场人居环境整治的新高潮。
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水泥硬化道路。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大力提升农村建筑风貌,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建设绿色生态村庄。
人居环境的提升和住房条件的改善,大大增强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近年来,在土地流转等有利政策下,德吉村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引导村民产权有序流转交易,鼓励农村产业融合主体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其中,不少村民将自家闲置土地租给外地菜农,光大棚就达到3000多个,平均每亩地年租金达到3200元左右。此外,聂当乡工业园区里还吸纳了德吉村200多名村民就业,平均每人每天能拿到120元,不仅让村民增加了收入,村集体经济也壮大了。
与此同时,德吉村不断推动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融合,鼓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带领村民走上共同致富路。格桑次仁夫妇就是带头致富典型和种植能手。
“我们共种植了4个蔬菜大棚,其中3个大棚种的是莲花白,另外一个棚种的是大白菜,最近正是莲花白上市的季节。” 格桑次仁一边收割莲花白,一边告诉记者,“去年我种蔬菜纯收入超过8万元,早就过上了小康生活。接下来就想着把菜种好,让大家吃得放心。”除了种植蔬菜,格桑次仁夫妇近年来还开始尝试种植苗圃,希望自己的腰包再鼓一点,能带动就业的人多一点。
“近年来,德吉村入住企业达53家,除了传统的手工编制产业,村里近几年兴办起了22个合作社。流动人口多的时候最多可到13000人。” 德吉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洛桑平措介绍说,“这些企业和合作社极大地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随着德吉村的发展让本地村民巴桑看到了创业的希望。2016年初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拉萨的生意,带着这些年在外学到的手艺及成熟的企业管理经验回到自己的家乡与同村的几位朋友创办了曲水县聂当诺旺达藏式家具制作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有22名员工,如今已解决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并长期对村里的贫困户进行帮扶。合作社成立以来,巴桑多次被县、乡评为“先进工作者”“农村农业工作带头人”等,成为德吉村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领路人。
“现如今,德吉村几乎家家建有楼房,很多人家还有小汽车,腰包鼓了的乡亲们,日子过得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洛桑平措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发展
拉萨曲水县通过差异化的产业布局、生产方式和展销模式,催生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带动乡村振兴。[详细] -
西藏山南市强产业稳就业推动乡村振兴
日前,记者从西藏山南市委农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山南市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力做好“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详细] -
西藏拉萨市林周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精准脱贫、特色产业发展
为推动牧业工作有序发展,使牧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今年,西藏拉萨市林周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精准脱贫、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采取提前谋划、突出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等措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