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幸福生活有滋有味

温凯 洛桑旦增 赵书彬 陈林 韩刘 发布时间:2020-08-24 10:50:00来源: 西藏日报


图为晨曦里美丽的多油村。记者 温凯 洛桑旦增 扎西罗布 摄

  顺着巍巍纳木那尼山脚一路向着南方前行,几经盘旋,快到普兰县城之际,在苍茫的雪山和险峻的河谷间,一大片平整的坡地映入了眼帘。坡地上洁白的屋舍、绿色的青稞、成片的树林,还有黄色的油菜花构成了一幅仿佛油画的田园美景。

  这里便是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普兰镇多油村,藏西高原上为数不多的以农业为主、被人们称为“阿里小江南”的地方,一个可以让人流连忘返的自治区级生态村。

  得益于特殊的地理气候、较好的区位交通、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多油村积极开展地区级“生态文明第一村”建设,让群众在如画的环境中享受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红利,在小康生活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2014年,陕西省援藏资金投入1600万元,在多油村实施环境整治工程,一下子让全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油村村委会主任扎西群培自豪地对记者说。

  据扎西群培介绍,多油村环境整治工程对211户群众的住房进行了统一的硬化和粉刷,种树、种草170亩,每个作业组修通了水泥路,拆除了全部的破旧房屋,清除了堆积多年的垃圾,统一规划修建牛羊圈、垃圾池、厕所,同时成立环卫队,垃圾日产日清、统一处理,河道也指派专人管理,圆满完成了“八到农家”工程。

  多油村环卫队由8个作业组各抽调1人组成,总计8名环卫工人,他们每天都要打扫各自负责的区域,每周一至两次将垃圾集中送到县城垃圾填埋场。央金卓玛是修林组的环卫工人,她从事这份工作已经5年多了,每个月工资2000元。“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也不耽误农活,而且守护的是自己家乡的环境,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央金卓玛说。

  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美丽环境、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多油村将保护环境的相关内容写入了村规民约,还规定对乱扔垃圾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罚款。“刚开始还有个别群众受到了处罚,这几年几乎一个都没有了,反而是随手捡垃圾的人多了起来,现在多油村的房前屋后、街头巷尾已看不到垃圾堆了,更多的是干净整洁。”扎西群培说,言语中透着满满的自豪。

  环境改善了,钱包也要鼓起来。2018年,多油村整合以前成立的农民施工专业合作社、岗拉梅朵扶贫砂石料厂和青年扶贫预制厂,成立了幸福兴巴有限公司,目前拥有固定资产488万元,覆盖群众460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28户40人受益。公司将每年纯收入中15%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资金,有效拓宽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收入渠道。

  据了解,仅2018年,幸福兴巴有限公司就实现销售收入680万元,净利润80万元,支付群众车辆运输费用280万元,支付农牧民投劳费用125万元,支付拖拉机租赁费用35万元,为群众分红52万元,为贫困户单独分红8万元,户均增收达2万元,带动群众转移就业200余人次,助力贫困户28户40人脱贫,为普兰全县在当年顺利脱贫摘帽作出了积极贡献。

  修林组群众白久次仁家是多油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在他家里,不仅有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两层住房,单独修建的牲畜棚圈和工具房,还有宽敞整洁、种满花草的院子。

  “这些年党和政府一直很关心我们村的生态环境建设,让我们住上了新房子,用上了24小时都有的水和电,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得到了提高,每年都会自发进行种树种花,多油村能有现在的一切,都要衷心地感谢党和政府!”白久次仁说。

  从白久次仁家里出来,正值多油村小学放学。成群结队的孩子们一边有说有笑地走着,一边顺手捡起了路边散落的纸屑,扔进了垃圾桶。在他们身旁,金黄的油菜花随风摇摆,尽情绽放。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