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藏香点燃新希望
近年来,随着西藏拉萨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有着“藏文鼻祖之乡”“藏香之源”美誉的吞达村也迎来了新机遇。日前,记者走进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了解以水为脉、以藏香为传承的传统村落,如何培基固本,实现藏香产业不断发展、亮出最响的文化名片。
走进吞达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崭新的藏式楼房。雪山融水形成一条条小溪汇聚到吞曲河中,日夜不停地滋养着这个小村庄,磨制藏香的282座水磨沿小溪自然曲线分布,以水为天然动力磨制藏香原材料,构成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村民索朗罗布热情地邀请记者去他家做客,索朗罗布住在宽敞的两层藏式楼房,一楼是制作藏香的地方,二楼是一家人居住的空间。2009年,在吞达村安居工程政策的帮扶下,索朗罗布修了这幢小楼。“以前村里没有像样的路,现在村里不仅修了石板路,家家都有交通工具,而且还通了电,游客也多了,我相信在党的好政策下,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闲暇时,索朗罗布会走出家门在村里转一转,遇到游客,他还会主动讲述这些年吞达村的喜人变化。
近年来,在对口援建的帮扶下,尼木县将村民的破旧危房逐步改建成现代设施的住宅,将规划和设计相结合,解决村民住房问题,对村庄整体建筑风貌、村民住宅选型、村庄景观进行整治,并通过发展藏香产业等措施,为吞达村开辟了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
“这就是制作藏香的最后一个步骤——捆藏香。”午后,游客郝江秀走进了尼木藏香制作技艺传承人次仁多吉家中,详细了解藏香制作的过程,并通过直播分享给网络另一端的朋友们。“我是从甘肃来的,对尼木县的藏香文化充满好奇,所以特地来看手工制作藏香的全过程。这里太美了,有山有水,还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郝江秀开心地说道。
在吞达村,藏香制作水磨长廊、藏文博物馆、吞巴庄园、吞弥·桑布扎故居……这些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致,让这个传统村落尽显独特魅力,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旅游。
尼木县紧扣吞弥·桑布扎为代表的藏文与藏文化特色,传承弘扬藏香非遗产业,合理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突出文化旅游发展,以“村景一体”统筹村庄建设全局,将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历史保护与旅游开发、工艺传承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吞巴村的旅游业得到了全新的拓展和延伸。
走进吞达村,几乎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有“藏香制作户”的牌子。从村子中间穿过的溪水,分布着大大小小282座用于研磨藏香原料的水磨。
在吞达村旅游规划建设始初,尼木县便立足吞达村的历史文化特色,成立了藏香生产合作社、吞达旅游合作社、村民生态环境自治委员会、藏香生产销售协会等村庄合作社或自治组织,邀请吞达村民代表考察旅游型新农村建设,促进村民对规划的理解与对旅游发展的认识,并把吞巴藏香作为重要的旅游产品开发,在318国道沿线开发了藏香主题的旅游景点和景区,以旅游业带动藏香产业发展,让家家参与旅游、户户分享旅游发展成果。“我们吞达村2018年修建了200多户村民的房屋,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村容村貌,还解决了整个村落的健康饮水问题,路畅灯明,整个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有信心继续带领村民走向致富路。”吞达村党支部书记普布次仁说。
村里遍布的藏香生产磨坊,让一捆捆藏香走出吞达村远销区内外。“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更是成为了吞达村旅游发展的助推器。下一步,吞达村将依托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美誉,继续扩大全域旅游成果,为尼木县吞巴镇旅游发展做好代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开皮卡、跑展销、卖藏香——农民边旦的丰收季
西藏山南市扎囊县扎其乡充堆村村民边旦一早开着皮卡,载着手工藏香,来到扎囊县庆祝农民丰收节的商品展销会现场。[详细] -
拉萨尼木县吞巴乡吞达村:藏香产业铺就致富路
近年来,随着我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有着“藏文鼻祖之乡”“藏香之源”美誉的吞达村也迎来新机遇。[详细] -
西藏山南市乃东区索珠乡:发展特色产业 走向致富之路
距离山南市区28公里的乃东区索珠乡,山环水绕,植被茂盛,是一个风景十分秀丽的乡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