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脱贫路上,每一步都向着幸福

发布时间:2020-11-24 09:42:00来源: 西藏日报

  每逢七八月旅游旺季,札达县札布让村就会热闹起来。

  金珠德吉家庭旅馆的36个床位早已客满,订房电话还一个接着一个。女主人金珠德吉一边给即将到来的客人收拾房间,一边和丈夫合计:“要不明年把房子再扩建一层?”

  金珠德吉的心气儿,源于夫妻俩对小康生活的真切期盼,更源于河北援藏团队助力阿里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

  曾经的札布让村,一方水土,难养活一方人。“以前单一地依靠青稞,村民生活十分拮据,地里的青稞早早就被人捋光,磨出了面,人们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一根扁担两只桶,摸黑就出门,到了才发现,水井边站满了人。”50岁的金珠德吉用当地流传的俏皮话描述着过去的日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当地的条件逐渐开始改善。更欣喜的变化是在2017年。2017年,河北第八批援藏干部、札达县委常务副书记杜杰英来到了札布让村。他白天走村入户,晚上把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召集起来聊天,“把脉开方”,累计投入4000万元,从房屋拆迁、建设再到回迁。

  村干部次仁多杰清楚地记得,为抢工时,河北援藏工作队10多名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摸黑起早,顶着寒风扎在工地上。贫瘠的土壤夹杂着石块,一镐铲下去咣咣直响,锄头把震断了,赶紧换,布满茧子的虎口震裂了,布条一缠接着干……长风呼啸的夜里,身下不足两平方米的电热毯让援藏队员略感温暖。

  175天后,札布让小康示范村建成了,柏油路直通家门口,路灯亮了,连成了线。村民家里,原本沾着煤灰的灶台全部贴上了瓷砖,被煤烟熏黑的墙壁重新粉刷了,露着横梁和土砖的屋顶也做了吊顶。

  “靠着这栋房子和家庭旅馆的生意,去年一年就赚了17万元!”金珠德吉说,能过上好日子,是托河北“亲人”的福。

  雪域高原,见证燕赵情长。让阿里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一任又一任河北援藏团队共同的心愿。

  接过上一任的接力棒,2019年7月,新一轮援藏工作开展以来,河北省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又筹集资金18508万元,聚焦民生领域短板。

  行程2万余公里,跑遍日土、札达2县12个乡镇、29个行政村、58个自然组,晒黑了脸,记满了流水账,也摸清了家底。

  依托托林镇离县城较近的交通优势,扩建蔬菜大棚基地,成立合作社,引入企业做管理,往产业融合发展的路上走,很快,河北投资新建了98个种植大棚,并将其打造成大规模的札达县现代农业园区。

  “把土地租给合作社,每亩地可得1500元,到种植基地务工,顺便也能跟技术人员学种植,每天能赚300多元工资,除此之外还能拿到利润分红。”罗布满意地说,农业园可是我们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香饽饽”!

  “此时是雪中新绿,秋天是层林尽染……”今年4月,风云旅游服务公司落户噶尔县狮泉河镇,投资修建的班公湖度假村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的自驾游游客,让一道风景线带火一条产业链;

  “输血”更要“造血”。在充分挖掘日土、札达2县资源优势的同时,河北接洽谈企业34家,推动项目落地3家,签约待落地2家,达成意向12家。

  “马上协调”“越快越好”……在事关民生之本的实事上,一任又一任河北援藏团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让阿里地区农牧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初心和诺言。

  藏汉一家亲,冀藏心连心。如今,不论是在日土,还是在札达,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条宽阔笔直的马路。作为县城主干道之一,它们都有一个亲切的名字:河北路。

  “是河北路,也叫幸福路。”札达县政协主席普阿琼说,行走在这条路上,每一步都向着幸福。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