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农牧民过上现代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1-09-07 09:11:00来源: 西藏日报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藏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雪域高原在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从无到有,日趋完善,各族人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跃升。

  如今,西藏逐步建立起涵盖公路、铁路、航空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所有建制村通公路,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88万公里,乡镇、建制村通畅率分别达94%、76%;国际国内航线达到140条,通航城市达66个。主电网覆盖所有县城和主要乡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以光缆、卫星为主的现代通讯网络体系将西藏带入信息快速路,所有行政村都有移动信号,光纤宽带通达率为99%。

  高原“天路”四通八达

  1930年出版的《西藏始末纪要》中这样记载当时西藏的路况:“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西藏和平解放前,从青海西宁或四川雅安到拉萨往返一次,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

  经过70年的建设,一条条穿越高山沟壑的公路隧道、一座座横跨大江大河的高架桥,宛如气势恢宏的“长虹”;宽阔平坦的柏油路犹如飘飞的“哈达”,在高原大地舒展。农牧民们摆脱了人背畜驮的出行困境,出行越来越安全便利。

  基础设施建设的阔步向前,不仅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年5月,第二条通往墨脱县的交通要道——派墨公路全线贯通。公路建成通车后,林芝市区至墨脱县的公路里程由原来的346公里缩至180公里,通行时间缩短约8小时。

  “公路通了,我们的茶叶、石锅等特产就能卖得更好,不然像柠檬这些水果有时因为道路不通,只能烂在树上。”墨脱县群众次仁感慨道。

  6月25日,备受关注的拉林铁路正式通车,结束了藏东南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

  拉林铁路开通后,拉萨至山南、林芝最快分别1小时10分、3小时29分可达;山南至林芝最快2小时22分可达;日喀则至林芝最快6小时56分可达。

  拉林铁路的建成通车,弥补了已有交通方式易受高原气候影响的短板,提升了交通运输的通达性和稳定性。随着拉林铁路运营的不断成熟,必将进一步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电力天路”点亮万家

  在交通发展的同时,西藏电力也在不断前进。

  2020年,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正式投运,西藏实现主电网全区覆盖。

  “以前没通大电网,电压不稳定,经常停电,有时一停就是好几天,生活特别不方便。现在用电稳定了,做饭用电饭煲,打酥油茶也用上了搅拌机,生活更幸福了。”阿里地区改则县改则镇居民卓玛说。

  而在和平解放以前,西藏仅有一座只供少数上层贵族享受的小电站,全区电力发展基本为零。

  70年来,西藏电力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到实现主电网全区覆盖,形成了以水电为主,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电力事业迈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投资规模最大、成效最明显的新时期。

  2010年到2020年,短短10年间,先后有20万余名电力建设者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在世界屋脊先后架起青藏联网、川藏联网、藏中联网和阿里联网4条“电力天路”:

  2011年12月,青藏联网工程建成投运,标志着西藏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彻底结束,并通过青海电网首次实现与全国大电网互联互通;

  2014年11月,川藏联网工程建成投运,标志着西藏昌都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彻底结束,并实现与四川电网联网运行;

  2018年11月,藏中联网工程建成投运,标志着西藏藏中电网与昌都电网联网运行,西藏由此迈入了500千伏超高压大电网时代;

  2020年12月,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建成投运,标志着西藏电网迈入全区“一张网”的统一电网新时代。

  群众喝上放心水

  用上好电,农牧民群众也喝上了好水。脱贫攻坚之初,西藏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万人,其中不少人生活在高寒缺氧的高原地区和交通不便的深山峡谷地带。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是西藏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以前在双湖县嘎措乡的时候,冬天没水,只能去河里凿冰取水,搬到森布日安置点后,我第一次喝上了自来水。”搬迁到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极高海拔生态搬迁安置点的牧民次仁卓嘎说,新居不仅海拔降低了1000多米,更重要的是交通便利,水电设施齐备,生活越来越好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投入资金51.1亿元,实施农村供水工程1.81万余处,全区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99%以上,并持续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新增73万亩。

  便捷网络联通世界

  水电、交通设施逐步完善,西藏人民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

  如今,走进农牧区,所有行政村都有移动信号,用手机连上无线网,几秒钟,人们就能在世界屋脊的小乡村里联通世界。

  玉麦乡这个曾经的“三人乡”,如今已家家户户住新房,硬化道路通到家门口,电不停、水不缺,网络信号家家通。

  尼玛是日喀则市亚东县帕里镇的一名畜牧员,在他家里,家庭电脑、智能电视……只要是跟互联网有联系的东西都能看到。“网络确实是个好东西,不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农业及畜牧业的行情,还可以学习外地先进的农牧业技术,对丰富畜牧业知识非常有帮助。”尼玛一边翻着手机上安装的应用软件,一边高兴地介绍,“无线网络给我们当地人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也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更多样的选择。”

  在米林县南伊乡琼林村,无线网络的开通,改变了琼林村农牧民的致富方式。在当地旅游部门的指导下,琼林村村民充分利用微信等信息交流平台,将家庭旅馆及菠萝蜜、乌饭果、香菇、沙果等特色农产品发布到互联网上,使产品走出乡村。

  如今的西藏,公路、铁路、航空四通八达,电网、水网、互联网进村入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