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山南市乃东区颇章乡妇女合作社撑起乡村振兴半边天

发布时间:2022-02-15 14:17:00来源: 西藏日报


图为自治区妇联为该公司挂牌的示范基地牌匾。(图片由自治区妇联提供)

  多年前,时任山南市乃东区颇章乡雪村原妇联主任的贡嘎拉宗看到村里的妇女想要就近挣钱改善家庭生活却苦于没有门路,向来在村里以能干又敢想著称的她,在思量许久后,想到可以利用当地名声在外的羊毛制品,于是,贡嘎拉宗决心教授村里的妇女编织手艺,带领她们脱贫致富。

  说干说干,2015年2月,贡嘎拉宗在自家院子里开办了乃东区羊毛编织示范点,她召集村里愿意跟她学手艺的妇女,开始教授羊毛编织工艺。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妇女加入到由她组织的脱贫致富学手艺的队伍中。

  在贡嘎拉宗的带领下,一家由乃东区颇章乡妇女及雪村贫困家庭成员组成的以羊毛编织工艺为主的妇女合作社自此创立。

  几年后,这家当初旨在让村里妇女脱贫致富的基层妇女合作社,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且逐步发展成为了一家名为“博巴印”的民族产品有限公司,公司主营藏族传统民族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工艺礼品,同时也涉及服装、办公用品、酒店用品和农副产品等,是一家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批发于一体的民族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如今,位于山南市乃东区的博巴印民族产品有限公司的民族手工编制生产基地拥有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的厂房,以羊毛梳理机厂房、羊毛加工机、库房、编制厂、办公室、附属设施用房等组成。并在山南市昌珠镇昌珠广场开设了一家实体商铺,年产一万余件产品,年营业额达200余万元。

  作为山南市妇联和自治区妇联命名的妇女培训基地,2021年,发展良好的博巴印民族产品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该公司目前有有高级技艺的传统手工匠人22人,高级设计师1名,线上设计师5人,机械操作员、木质手工编织员、铁质手工编织员、染色技术员等本地村民妇女员工32人。

  这个当初以妇女合作社起家的公司成立至今,始终坚持“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依托山南“藏民族之宗、藏文化之源”的地域优势,致力于促进民族传统文化及手工艺传承的现代化发展。公司采取科学化、产业化、规模化的运作模式,坚持打造藏民族文化和现代时尚文化相结合的文化传承新业态。结合本地传统手工藏式卡垫、邦典、氆氇、羊毛毛毯、藏靴等编制工艺,秉承“科技兴厂”理念,先后从成都、重庆、广州等地引进各类现代化生产线八条,拥有多台高效纯手工工艺品的生产设备及原材料加工设备,做到了传统藏文化工艺传承与现代工艺的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民族精华,技艺传承,引领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为更好地实现技术引领作用,近年来,该公司每年从成都、广州等地邀请高级编织师为当地妇女传授编织技艺,并聘请扎囊县、拉萨等地的藏族传统编织工艺传承人到厂里进行指导和培训,累计培训农村妇女1780余人次,让当地妇女学到了实用的技术、使她们能够依靠自身手艺,增加家庭收入,同时,为更加美好的未来铺路。

  为带动广大妇女投身乡村振兴火热实践,博巴印民族产品有限公司通过组织“妇女之家”技能培训班、农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合作等多种形式,立足当地,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召,形成“企业专业生产+农户灵活就业合作”的经营模式,引导妇女走产业化、 专业化、 组织化的发展道路,采取平价销售与统一价格销售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凭借自身“接地气”的市场营销经验、企业战略管理和人才优势,带领农村妇女不断探索前行,致力于推进民族产品的生产和零售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在专业化与多元化并行的轨道上稳健、持续前行。通过技术赋能,合并销售服务等多元化形式,累计为农村妇女提供服务2100人次,很好的发挥了农村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

  与此同时,乃东区博巴印民族产品有限公司立足当地,以带动联户增收为己任,积极响应国家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召,累计为农村妇女提供直接工作岗位32个,人均年增收4万余元;并在原料收购、清洗、梳理、捻线、染色等多个工艺环节,间接带动农村妇女增收600余人,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